朔风吹雪天漫漫,厚地欲裂江水乾。
悬知北客未省见,太古以来无此寒。
冰檐垂笋风撼屋,布衣生棱体生粟。
老翁炙手厌朱门,明朝晨暾更堪曝。
朔风吹雪天漫漫,厚地欲裂江水乾。
悬知北客未省见,太古以来无此寒。
冰檐垂笋风撼屋,布衣生棱体生粟。
老翁炙手厌朱门,明朝晨暾更堪曝。
这首诗描绘了极为严酷的寒冷景象,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极端天气的深刻体验。
首句“朔风吹雪天漫漫”,以“朔风”点明了寒冷的来源,而“吹雪”则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场景,“天漫漫”则强调了视野的开阔与雪景的辽阔。这句诗营造了一种天地间一片洁白、空旷而肃穆的氛围。
接着,“厚地欲裂江水乾”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程度。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大地仿佛要裂开,江水似乎快要干涸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严寒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寒冷的异常与不寻常。
“悬知北客未省见,太古以来无此寒”两句,表达了对北方来客的关怀与对历史的反思。诗人预知北方的客人可能从未见过如此严寒的景象,并且感叹这样的寒冷在太古以来未曾有过,既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冰檐垂笋风撼屋,布衣生棱体生粟”描绘了室内与室外的对比。冰凌悬挂于屋檐,寒风摇动着房屋,而穿着粗布衣服的人体却因寒冷而感到刺痛,仿佛长出了粟粒般的疙瘩。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寒冷的侵袭,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所感受到的痛苦与不适。
最后,“老翁炙手厌朱门,明朝晨暾更堪曝”两句,通过老翁的形象,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老翁厌恶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宁愿在清晨的阳光下晒太阳取暖。这一对比不仅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也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极端寒冷天气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深入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