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在天上,明两以作离。
人君发天德,普照亦如之。
浮云纤末生,倏见昏阴滋。
玄象有混辟,怀歌盛明时。
白日在天上,明两以作离。
人君发天德,普照亦如之。
浮云纤末生,倏见昏阴滋。
玄象有混辟,怀歌盛明时。
这首诗《寓感四首(其一)》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了人事的兴衰更替与君主德行对民众的影响。
首句“白日在天上,明两以作离”以日出象征君主的德行照耀天下,寓意君主的光辉如同太阳一般普照四方。接着,“人君发天德,普照亦如之”进一步强调君主的德行如同天上的光芒,惠及万民,表达了对君主德治的颂扬。
然而,好景不长,“浮云纤末生,倏见昏阴滋”两句描绘了风云变幻,比喻君主德行的衰退或被蒙蔽,导致政治环境变得昏暗不明。这种变化如同乌云遮日,使得光明不再普照。
最后,“玄象有混辟,怀歌盛明时”则表达了对过去君主德治时期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政治局面的忧虑。这里的“玄象”可能指的是深邃的宇宙现象,而“混辟”则暗示了政治秩序的混乱。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变迁来隐喻社会政治的兴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政治状况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