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酒盏倦风尘。羞认壮年身。
明月高时,小灯低处,绿绮又销魂。
幽情弹碎秋风里,生怕客窗闻。
离绪七条,愁根双结,泪点十三痕。
花枝酒盏倦风尘。羞认壮年身。
明月高时,小灯低处,绿绮又销魂。
幽情弹碎秋风里,生怕客窗闻。
离绪七条,愁根双结,泪点十三痕。
这首《少年游·听琴》由清代诗人黄之隽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听琴时的复杂情感与心境。
“花枝酒盏倦风尘”,开篇即以花枝与酒盏的意象,渲染出一种繁华落尽后的疲惫感,仿佛在述说着主人公历经世事沧桑后的疲惫与厌倦。“羞认壮年身”,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即使已步入中年,却仍不愿承认,或许是对青春岁月的留恋,亦或是对现实无奈的逃避。
“明月高时,小灯低处,绿绮又销魂”,这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明月高悬象征着高洁与宁静,而小灯低垂则暗示着孤独与微弱的光芒。绿绮,古琴的别称,此处借指音乐,表达了音乐带来的深深触动与灵魂的共鸣。整句描绘了一幅月夜听琴的画面,音乐如同一股力量,让人心灵为之震撼,甚至有些销魂。
“幽情弹碎秋风里,生怕客窗闻”,“幽情”指的是深藏于内心的情感,这里指的可能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或者是对某种情感的渴望。在秋风中弹奏,既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也表达了音乐与情感的交融。最后一句“生怕客窗闻”,则透露出主人公担心自己的情感被他人察觉,表现了内心的脆弱与敏感。
“离绪七条,愁根双结,泪点十三痕”,这几句直接抒发了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和深深的忧伤。离绪七条,可能是指七种不同的情感或思绪交织在一起;愁根双结,形象地描绘了愁苦的根源难以解开;泪点十三痕,则是用具体的数字来强调泪水的累积,表现了情感的沉重与复杂。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听琴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忧虑。黄之隽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使得作品充满了诗意与哲思,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