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平陵素业空,东门无意傍瓜丛。
誓捐宝玉三秦利,耻与侯王五道功。
冠敝可能胜怒发,肩臞犹有讶重瞳。
夜观太白孤城上,击筑酣歌入沛中。
家在平陵素业空,东门无意傍瓜丛。
誓捐宝玉三秦利,耻与侯王五道功。
冠敝可能胜怒发,肩臞犹有讶重瞳。
夜观太白孤城上,击筑酣歌入沛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困境却坚守气节的士人形象。首联“家在平陵素业空,东门无意傍瓜丛”以平陵为背景,暗示主人公出身寒微,无意于世俗的名利追逐,如同不靠近瓜田的东门一样,保持清高独立的姿态。
颔联“誓捐宝玉三秦利,耻与侯王五道功”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志向和品格。他愿意放弃三秦之地的富贵荣华,拒绝与权贵们共享功名,表现出对道德原则的坚持和对个人气节的珍视。
颈联“冠敝可能胜怒发,肩臞犹有讶重瞳”通过描述主人公的外貌和神态,进一步刻画其坚韧不拔的性格。即使头冠破旧,也胜过因愤怒而乱发;即使身形消瘦,仍能惊讶于自己的双眸,暗示其内心的强大与不凡。
尾联“夜观太白孤城上,击筑酣歌入沛中”以夜观太白星和击筑歌唱的场景结束,展现了主人公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通过音乐抒发情感,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这一联不仅渲染了诗的意境,也寓意着主人公虽处逆境,但依然保持着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追求高尚道德和精神自由的士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赞美。
人生归有尽,大齐不踰百。
君看花间冢,背郭高历历。
向来夸夺志,汗漫何穷极。
一朝随露电,变灭无馀迹。
所以靖节翁,壶觞乐晨夕。
宁为郁涧松,不作移根柏。
岂惟一穷通,固自忘夷蹠。
吾生亦崎岖,末路苦荆棘。
投闲得萧散,身病头更白。
岂无素心人,相与弄泉石。
及晨为兹游,聊用适吾适。
溪山景无尽,秀色光照席。
安能仰屋叹,抱恨长戚戚。
世上窘边幅,如公患才多。
欲方曹刘驾,似恐不啻过。
居然东吴瑞,岂但异亩禾。
试令南宫直,文采照锦窠。
华发乃未遇,高花绕青萝。
千载鸢肩生,低头客常何。
一朝风云上,顾岂求监河。
勉旃安固穷,聊复曳屣歌。
姑苏台上麋鹿游,断烟荒草令人愁。
姑苏台边少行迹,宫殿无人土花碧。
当年霸业几英雄,至首都归血刃中。
利剑一朝尸壮士,白杨千古蟗悲风。
吴王羞归九泉里,西施空似桃花美。
子胥虽死过生荣,越人却是奇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