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遇》
《感遇》全文
明 / 殷云霄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孤鸟失其林,日暮鸣且飞。

风枝栖未定,摇摇将安归。

中洲有芳草,惨澹少光辉。

舟楫荡流波,根株苦无依。

悲此远征人,三代故乡违。

万里长涂间,安知身是非。

东海有钓纶,西山可采薇。

悠悠迷方子,谁能识其几。

(0)
鉴赏

这首诗《感遇》由明代诗人殷云霄所作,通过描绘孤鸟与芳草的境遇,以及远行人的迷茫与挣扎,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鸣。

首句“孤鸟失其林,日暮鸣且飞”,以孤鸟喻指孤独的旅人或漂泊者,在日暮时分,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彷徨。孤鸟在失去栖息之所后,不得不在风中寻找归宿,这象征着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挣扎。

接着,“风枝栖未定,摇摇将安归”进一步描绘了孤鸟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寻找归宿的艰难过程。这里的“风枝”不仅指自然界的树枝,也暗喻人生的道路充满变数与不确定性,而“摇摇将安归”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稳定归宿的渴望。

“中洲有芳草,惨澹少光辉”转而描写了一片看似生机勃勃却暗含忧伤的景象。中洲上的芳草虽美,但因“惨澹”而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这象征着美好事物背后的无奈与悲哀。芳草的“少光辉”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失落。

“舟楫荡流波,根株苦无依”将视角转向了另一幅画面,以舟楫在波涛中颠簸,根株在无根之地挣扎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在社会洪流中寻求立足点的不易与艰辛。这里既有对现实困境的直接描述,也有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

最后,“悲此远征人,三代故乡违。万里长涂间,安知身是非”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远行人的深切同情与对人生方向的迷茫。远征之人背离了故乡,经历了漫长的旅程,却不知前方是福是祸,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与对归属感的强烈渴望。

“东海有钓纶,西山可采薇”引用古代典故,暗示了寻求心灵慰藉与精神寄托的可能性。东海的钓鱼竿和西山的野菜,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然而,“悠悠迷方子,谁能识其几”则揭示了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非易事,充满了对人生选择的深思与困惑。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人在面对孤独、迷茫、挫折与选择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生命意义和自我实现的不懈追求。它不仅是一次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人类共通情感体验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殷云霄

殷云霄
朝代:明   字:近夫   号:石川   籍贯:寿张(今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北台村)   生辰:1480年―1516年

殷云霄(1480年―1516年),字近夫,号石川,寿张(今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北台村)人,明代官员、诗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官至南京工科给事中,政事多务清简。明武宗纳有娠女子马姬,殷云霄偕同官疏谏,以峭直称。殷云霄有志诗文,才情富赡,为“十才子”之一。撰有《石川集》四卷.。
猜你喜欢

观骆元直经进江南形势图

异时汉网疏天讨,胡儿马齧江南草。

石头重戍岂无兵,将军不识丹阳道。

至今战骨埋秋霜,伤心不忍问耆老。

龙蟠虎踞昔何雄,赤壁濡须在眼中。

浔阳江水射蛟处,旌旗拂天来向东。

艨艟塞川不敢下,昔人曾此破曹公。

横江九道波翻屋,试请轻兵渡淮曲。

夜入长安人不知,应见画图心已熟。

他日将军按此图,鼓行如西如破竹。

(0)

再用韵呈师正·其一

谁怜季子黑貂裘,谈舌曾经动碧油。

客路何施画眉手,自涂香泽慰飘流。

(0)

又自赞

居闲无所乐,从仕无所愧。

忽作此两言,自省过去事。

害性多矣晚乃安,苦心至矣晚乃甘。

咄,我无初终得丧兮,又何乘除于其间。

(0)

孺人张氏挽诗一首

慈惠闺门浃,清真意不私。

台臣有贤操,母德是吾师。

家近青乌卜,名传黄绢碑。

冯勤终贵宠,他日岂胜悲。

(0)

送吴兴太守行十绝句·其五

老奸屏气不敢出,雅俗雍容歌乐康。

五日京兆何足数,三年子产转难忘。

(0)

题徐次游通判小隐堂二首·其一

遮藏得到中兴日,觞咏仍陪小隐仙。

曲径画栏春几许,竹花人月四婵娟。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