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天台》
《送僧归天台》全文
唐 / 贾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辞秦经越过,归寺海西峰。

石涧双流水,山门九里松。

曾闻清禁漏,却听赤城钟。

妙宇研磨讲,应齐智者踪。

(0)
注释
辞秦:离开秦国。
经越:经过。
归寺:回到寺庙。
海西峰:海西的山峰。
石涧:山涧。
双流:两股。
山门:山寺大门。
九里松:九里长的松树林。
清禁漏:皇宫里的更漏声。
赤城钟:赤城山的钟声。
妙宇:神圣的佛寺。
研磨讲:研读经文讲经。
智者踪:智者的足迹。
翻译
离开秦国经过长途跋涉,回到海西的山寺峰顶。
山涧中流淌着两股清泉,山门外九里长的松林郁郁葱葱。
曾经听到皇宫里的更漏声,如今又能听见赤城山的钟声。
在神圣的佛寺里研读经文讲经,应该能追寻到智者的足迹。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返回天台山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僧人的归隐之心。首句“辞秦经越过”,表明僧人告别了某地,经过了秦岭这一自然屏障。接下来的“归寺海西峰”则明确了其归宿之所在——天台山上的寺庙。

“石涧双流水”、“山门九里松”两句,更是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天台山清幽的自然景观。其中,“石涧双流水”形象地描绘了泉水在岩石间奔流形成两股溪流,给人以清冽脱俗之感。而“山门九里松”则展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景色,既映射出天台山风光如画,也暗示了僧人的隐居生活。

诗中紧接着的两句,“曾闻清禁漏,卻听赤城钟”,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其中“清禁漏”指的是宫廷中的水漏计时之声,而“却听赤城钟”则是僧人在天台山中听到的寺庙钟声,从此可见其心向往的一方净土。

末两句“妙宇研磨讲,应齐智者踪”,则表明了僧人对佛法的深入研究和修炼,以及对于追寻智慧者的脚步的期待。在这里,“妙宇”指的是佛教中的智慧与真理,而“研磨讲”则是指对经典的研读与讲解。最后一句“应齐智者踪”,表达了僧人渴望追随前贤智者的脚步,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宗教情怀,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对僧人归隐生活的理解与尊重。

作者介绍
贾岛

贾岛
朝代:唐   字:浪(阆)仙   号:无本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生辰:779~843年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
猜你喜欢

俨山精舍晚意

林深暮烟紫,海近秋月白。

稍稍神虑淡,悠悠寺喧隔。

乾坤等逆旅,谁非远行客。

遣此百忧端,栖我一亩宅。

楚狂虽忘世,湘累竟何益。

寄情混渔樵,托契友金石。

(0)

西州门行

怅望西州路,经年感旧恩。

尝因石头醉,不觉至州门。

至州门,应恸哭,舆疾归来尘满目。

羯儿江上兵八千,鼋子车中年十六。

苍生满地终奈何,一枕白鸡春梦足。

中原心,东山志。两难凭,俱不遂,几人能有羊昙泪。

(0)

白雪曲十首·其六

袅袅罥城烟,皑皑积暮天。

六花呈此日,三白兆新年。

(0)

雨后十首·其六

遥看三角山,正在云生处。

日暮山中人,空攀荔枝树。

(0)

寄世恩爱日楼

东曹昔赋望云行,南国今传受日名。

九折岂忘回驭志,百年真慰倚门情。

江乡春水鲥鱼至,海岸冬雷竹笋生。

珍重楼中调膳者,此身何止万金轻。

(0)

汉将祠

嵯峨高岭入云平,岭上人传汉将名。

殊域岁时供祭祀,千秋祠庙著神明。

古墙不辨丹青色,深夜犹闻剑戟声。

下马独来询旧事,残碑无字纪南征。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