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年读公文,光怪难逼视。
化古以入时,精悍成一子。
僵走不敢追,颇疑公久死。
讵意公尚存,今忽赴玉楼。
及公未死时,悔不从师游。
谓如玉局翁,及见韩富欧。
使公今尚存,我岂遽相见?
家贫道途修,足未出乡县。
如公竟不死,终胜公死时。
每思览山川,助我文雄奇。
六合非大荒,庶有相见期。
髫年读公文,光怪难逼视。
化古以入时,精悍成一子。
僵走不敢追,颇疑公久死。
讵意公尚存,今忽赴玉楼。
及公未死时,悔不从师游。
谓如玉局翁,及见韩富欧。
使公今尚存,我岂遽相见?
家贫道途修,足未出乡县。
如公竟不死,终胜公死时。
每思览山川,助我文雄奇。
六合非大荒,庶有相见期。
这首诗是清代林廷彦对姚复庄燮悼念汤户部之作的回应,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未能及时学习交流的遗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传承、人生际遇以及未来重逢的渴望。
首句“髫年读公文,光怪难逼视”描绘了年轻时初次接触姚复庄燮作品的感受,仿佛被光芒所吸引,难以抵挡其魅力。接着,“化古以入时,精悍成一子”赞扬了姚复庄燮将古代精髓融入现代,形成独特风格的艺术成就。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无法追赶这样的艺术高度,甚至怀疑姚复庄燮已离世,表达了对姚复庄燮的敬仰之情。
“讵意公尚存,今忽赴玉楼”转折点,诗人惊讶地发现姚复庄燮仍然健在,却突然去世,表达了对这一意外的震惊与惋惜。接下来,“及公未死时,悔不从师游”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在姚复庄燮生前与其学习交流的后悔之情。
“谓如玉局翁,及见韩富欧”通过类比,将姚复庄燮与古代杰出文人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姚复庄燮才华的认同与敬佩。诗人进一步设想,如果姚复庄燮仍健在,自己或许能有机会与其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文学与人生。
“使公今尚存,我岂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在姚复庄燮生前与其见面的遗憾。接着,“家贫道途修,足未出乡县”揭示了诗人自身条件的限制,未能走出家乡,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如公竟不死,终胜公死时”表达了诗人对姚复庄燮虽已离世,但若能继续存在,将带来不同影响的思考。最后,“每思览山川,助我文雄奇。六合非大荒,庶有相见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希望通过欣赏山川之美,激发创作灵感。同时,诗人坚信宇宙并非一片荒芜,未来仍有与姚复庄燮重逢的机会。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自己未能及时学习交流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可能相遇的期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文学、人生以及未来可能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