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晚看晴色,中宵复雨声。
疏钟京国梦,孤烛异乡情。
岐邑劳供应,关山断送迎。
行藏信天道,不必问阴晴。
薄晚看晴色,中宵复雨声。
疏钟京国梦,孤烛异乡情。
岐邑劳供应,关山断送迎。
行藏信天道,不必问阴晴。
这首诗《雨不绝》由明代诗人郑岳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孤独与感慨。
首联“薄晚看晴色,中宵复雨声”,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观察到天空由晴转雨的情景,薄暮时分的宁静被夜间的风雨打破,营造出一种由希望到失落的情绪波动。
颔联“疏钟京国梦,孤烛异乡情”,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次。诗人将自己在京城的梦境与现实中的孤独感对比,梦中的温暖与现实中烛光的孤寂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家乡和往日生活的怀念。
颈联“岐邑劳供应,关山断送迎”,描述了诗人因离家远行而产生的劳顿与不安。岐邑,可能指代诗人旅途中经过的地方,供应与送迎则体现了旅途中的劳苦与人情冷暖。
尾联“行藏信天道,不必问阴晴”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相信命运与天道,认为个人的行止与命运的起伏不应过于纠结于外界环境的好坏,体现了豁达的人生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和哲学意味。
少小事编简,渊源极沿洄。
不自测其深,津涯信悠哉。
既长务修省,日以德义培。
一篑敢中画,期之至崔嵬。
振缨仕明庭,鸳鹭忝游陪。
蹇修无嗣者,谁可吾与媒。
吐艳落晚春,蔫然抱枯荄。
因人寔自耻,寂寞余敢哀。
何当清泠泉,襟裾濯氛埃。
故山有松菊,待赋归去来。
高风发远籁,转响为清商。
隆曦减炎威,未晚先自凉。
庭前碧桐树,昨日闻早霜。
朝来逐叶上,已晕一拂黄。
壮岁觉时节,㸌若翻电光。
自顾勿嗟惋,徒然搅中肠。
官居幸少事,署案日几行。
公退清且闲,垂帘坐虚堂。
解带辄傲兀,左右罗缣缃。
所务唯讨论,一灯从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