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出堪羞子溥,归来可重渊明。
试问七松处士,何如五柳先生。
逐出堪羞子溥,归来可重渊明。
试问七松处士,何如五柳先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同的作品,名为《郡斋水阁闲书》。诗中“逐出堪羞子溥,归来可重渊明”两句,意在表达诗人希望排除心中的羞愧和烦恼之情绪,归向内心的宁静与清明。这里的“堪羞子溥”指的是心灵深处的污浊和不安,“渊明”则象征着清澈和明净。
接下来的“试问七松处士,何如五柳先生”两句,则是诗人对古代高士的提问和比较。其中“七松处士”指的是晋代的隐逸焦先(号称七松先生),而“五柳先生”则是唐代文人刘禹锡,他被称为“五柳先生”因其居所临近五棵柳树。诗人通过这种提问,表达了对古代高士清高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淡泊明志、隐逸山林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古代高士的提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以及对于清净生活的追求。
记得柳堤初饯。春风省、送莲花艳。
汤饼亲餐,香巾拭汗,妾面何如郎面。别来瘦减。
更难入、萧郎青眼。仙的匀来深浅。
还羞把、轻罗微掩。
一捻粉丸,数匙榴汁,索补芙蓉双脸。盈盈小靥。
才称得、朱樱一点。
眉细元非缴。脸如花、天然娇媚,只是芳年小。
许了又悔了。去了来了。弄得人心喜还恼。
寄书都不报。却傍花屏低声笑。
柔肠萦损,争是无情好。是了已悟了。罢了丢了。
蓦地腮边泪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