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諠。
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
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
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
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
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
昨来荷花满,今见兰苕繁。
一笑复一歌,不知夕景昏。
醉罢同所乐,此情难具论。
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諠。
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
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
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
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
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
昨来荷花满,今见兰苕繁。
一笑复一歌,不知夕景昏。
醉罢同所乐,此情难具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开篇即以“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諠”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纷扰尘世的超然态度。随后,“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表达了诗人辞别浮华,回归自然田园的愿望。
“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写出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悠然自得,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享受。接着,“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则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游历时的景象,衣剑可能是指随身携带的物品,而宾徒则可能是指来访的朋友或同道。
“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展示了田园生活中的和谐与美好,以及对纯朴自然产品的欣赏。接下来的“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捕鱼狩猎经历或是描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最后,“昨来荷花满,今见兰苕繁”表达了对自然界中植物季节更迭的观察和感慨。而“一笑复一歌,不知夕景昏”则展现出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喜悦与忘我。全诗以“醉罢同所乐,此情难具论”结束,表达了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满足和愉悦,以及这种超然的情感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智不如愚,辩何如讷,大巧又何如拙。
螳黠蝉痴,鹤长凫短,总是一番消歇。
逝者如斯,挠之不浊,止水本来明澈。
君试看、云散天开,现出自家秋月。
谁种得、白云黄芽,交梨火枣,不怕北风吹裂。
头上簪花,手中拍板,稽首金银宫阙。
见说麻姑,高骑鹤背,载酒过门相谒。
便呼童、拗折松枝,扫取一庭残雪。
□□桃华,又一□、元都春色。
彷佛记、主家阴洞,不多尘迹。
竹里棋枰憎鸟污,人间鹤语无人识。
□古风、迟暮却相逢,庞眉客。
沟水涨,云弃斥。
环堵隘,花狼籍。
似石鱼湖小,酒船宽窄。
庭下已生书带草,傍人错认扬雄宅。
问青天、明月落谁家,无心得。
雾驾云*,雨巾风帽,一剑凌风飞过。
下视茫茫,遥观历历,不复更知天大。
日月居诸,春秋代谢,几见授衣流火。
记岳阳、三度曾游,未必世人知我。
游戏处、柳树为徒,榴皮作字,聊说行藏如左。
列豹重关,封狐千里,不满楚人哀些。
瓦砾黄金,蓬莱别馆,归去有谁知那。
不须分、天上人间,南北东西皆可。
破帽多情,布帆无羔,兴尽便寻溪转。
明月来时,浮云飞尽,千古翠屏宜晚。
桂棹阑桨,荷衣芰制,偏称药炉经卷。
看轻鸥、点破长烟,一望水连天远。
尝记得、雪满山阴,舟回剡曲,何必过门相见。
浩气难消,哀情谁会,万里碧空横剑。
一道虹桥,半天龙驾,尚忆幔亭开宴。
要长生、须出人间,未卜道缘深浅。
喜深惊密,试问滕神,有多少寒力。
如圆似莹,总疑是、满眼隋珠和璧。
五更书幌,早已觉、寒光穿隙。
料禽影波上渐稀,径里悄无行迹。
有人独倚危楼,望千里江山,高下同色。
坡仙饮处,甚□然、不减醉翁宾客。
等闲评论,算柳絮、梨花非白。
画堂深弦管方调,一任低垂帘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