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南畔第三株,至今犹未枯。
满天风雨润龙须,羞称秦大夫。
密处密,疏处疏,白云遮欲无。
昼师颇费好功夫,数枝云所余。
石桥南畔第三株,至今犹未枯。
满天风雨润龙须,羞称秦大夫。
密处密,疏处疏,白云遮欲无。
昼师颇费好功夫,数枝云所余。
这首《阮郎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石桥边古木图景。诗中“石桥南畔第三株,至今犹未枯”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物象,古木历经岁月而不衰,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接着,“满天风雨润龙须,羞称秦大夫”,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古木以生命,风雨滋润着它的枝叶,仿佛是大自然的恩赐,而它却谦逊地不自夸其功绩,形象地表达了古木的低调与内敛。
“密处密,疏处疏,白云遮欲无”进一步描绘了古木的生长状态,无论是枝叶密集之处还是稀疏之处,都自然和谐,与周围的白云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最后,“昼师颇费好功夫,数枝云所余”则以昼师(可能是指僧侣或道士)的视角,赞颂古木在日间的光影变化中所展现出的美丽,甚至认为这些美景是云朵留下的余韵,强调了自然之美与古木之美的相互衬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木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生命坚韧不拔、谦逊内敛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