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草渐生长短绿,庭花欲绽浅深红。
夜瑟弦惊绿流水,暖松花放碧香烟。
窗间夜学凝残烛,轩下朝吟向暖风。
幽客携琴好归去,七丝闲和百泉声。
野寺访僧归带月,芳林携客醉眠花。
径草渐生长短绿,庭花欲绽浅深红。
夜瑟弦惊绿流水,暖松花放碧香烟。
窗间夜学凝残烛,轩下朝吟向暖风。
幽客携琴好归去,七丝闲和百泉声。
野寺访僧归带月,芳林携客醉眠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和诗人在自然中的情感体验。开篇两句“径草渐生长短绿,庭花欲绽浅深红”通过对草色和花色的描写,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画面,绿意盎然中透露出生的希望,浅深的红色预示着生命力与活力。
接下来的“夜瑟弦惊绿流水,暖松花放碧香烟”则是对听觉和嗅觉的描绘,通过夜间琴声和温暖气息中松花散发出的清香,将自然的声音和气味融入诗意之中。
诗人在“窗间夜学凝残烛,轩下朝吟向暖风”两句中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夜晚的学习,虽然烛火已残,但心中仍旧有求知欲,早晨则是吟诵诗文,对着温暖的春风,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热爱与向往。
“幽客携琴好归去,七丝闲和百泉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带着琴行走于山水之间,享受大自然的声音与琴声的完美结合,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野寺访僧归带月,芳林携客醉眠花”则是对一场愉快旅行的描绘。诗人在访问僧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宁静与清凉,而夜晚带着满足和平静的心情返回时,甚至连月亮也似乎被带了回来。在芳香的林间,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直到沉醉于花香之中进入梦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个人情感以及艺术享受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