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逸多闻老敬通,何人慷慨解怜翁。
十年簿领催衰白,一笑江山发醉红。
闻道赋诗临北固,未应举扇向西风。
叩头莫唤无家客,归扫岷峨一亩宫。
奇逸多闻老敬通,何人慷慨解怜翁。
十年簿领催衰白,一笑江山发醉红。
闻道赋诗临北固,未应举扇向西风。
叩头莫唤无家客,归扫岷峨一亩宫。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的作品。从诗的内容来看,它反映了作者在某个时刻的心境和情感体验,以及他对友人林子中的一种深厚的情谊。
"奇逸多闻老敬通,何人慷慨解怜翁。" 这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于朋友的赞美之辞。"奇逸"指的是不普通、有特立独行之处的品格,而"老敬通"则形容这位朋友的德高望重,受到人们尊敬。而后面两句则是说,在众多慷慨解人之士中,这位朋友尤为特殊,他能够理解和怜悯他人的苦恼。
"十年簿领催衰白,一笑江山发醉红。"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十年簿领"意味着长时间的官职生涯,而"催衰白"则表现出岁月匆匆,头发已经开始斑白。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下一句中的"一笑江山发醉红"则是说,即便是在这种心境之中,一份超脱世俗的豁然开朗,也能让他感到如同醉酒一般,对眼前的自然景观——江山,产生了一种醉人的感觉。
"闻道赋诗临北固,未应举扇向西风。" 这两句可能是在描述诗人某次的行迹。在临近北固时,他听说了赋诗的消息,但并没有立即行动去追随那股文学的潮流,也许是因为他不想随波逐流,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艺术追求。
"叩头莫唤无家客,归扫岷峨一亩宫。" 这两句则充满了诗人的自嘲与超脱感。他在叩头作揖时,不愿被人称呼为没有固定居所的游客,而是选择归隐于岷山之中,在一片简陋的小屋里安顿自己的心灵。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格魅力、豁达的情怀以及他对自然和文学生活的热爱。通过这几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话语,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世界。
仲夏月食月半缺,仲冬月食食之既。
皇皇下民,亦孔之悸。烨烨其魄,有物薄之。
彼盈而微,实度之宜。
今此下民,孰使告尔灾,嗟嗟亦悸孔哀。
有烈其风,自伊天阻。云旗载扬,朦瞽奏鼓。
率彼下土,诉于帝所。诉于帝所,光复于天。
光复于天,其明罔愆,照临尔下民。
去年得归离江州,七日遂登黄鹤楼。
南风捲江浩呼汹,豗轰欲翻鹦鹉洲。
七泽莽昧不入眼,孤舟屈曲襄河转。
数月巳掷檀家湖,梦飞每到羊公岘。
岘脚山南东道楼,秦川公子醉悲秋。
槛边斑竹古犹活,云石寂寞苍梧愁。
重华驭遥不可叫,白沙黑猿疏树幽。
看图彷佛曾游处,素壁青天汉水流。
忆昔少年时,到处游名山。
讵知数载后,反堕尘网间。
故乡佳山水,梦寐不可攀。
感慨乌槎冈,栖迟碧水湾。
兹辰入深谷,如得青莲环。
拂石爱萝薜,穿云听潺湲。
谁寄草堂赀,已开松菊关。
况复迂宪节,绣衣相往还。
终焉慕陶杜,岂敢侪商颜。
霜叶晚瑟瑟,秋华晓斑斑。
溪桥供憩息,池馆燕馀閒。
便当此卜筑,足以散疏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