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引秋蝉,空梁逝春燕。
昨宵微雨集,重阴满僧院。
之子一来过,羁人共谈宴。
秀采本沦漪,腴词复菁茜。
内秉金石姿,匪直情婉娈。
稽古式芳躅,怀忠耿遐眷。
下上汉宋书,独怆武侯传。
烦冤痛鹏举,轗轲钦履善。
流览未及终,风徽宛可见。
汩余有同心,参差泪如霰。
高树引秋蝉,空梁逝春燕。
昨宵微雨集,重阴满僧院。
之子一来过,羁人共谈宴。
秀采本沦漪,腴词复菁茜。
内秉金石姿,匪直情婉娈。
稽古式芳躅,怀忠耿遐眷。
下上汉宋书,独怆武侯传。
烦冤痛鹏举,轗轲钦履善。
流览未及终,风徽宛可见。
汩余有同心,参差泪如霰。
这首清代方文的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僧舍中的景象,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寓言诗人的情感世界。首句“高树引秋蝉”以秋蝉鸣叫渲染出寂寥的氛围,"空梁逝春燕"则暗示时光流转,春去秋来。接着写到昨夜微雨后的阴沉天气,僧院显得更加寂静。
来访者"之子"的到来,给诗人带来了一丝慰藉,他们共聚一堂,谈论着才华和忠诚的话题。诗中赞美了对方的才情出众("秀采本沦漪,腴词复菁茜"),并赞赏其高尚品格("内秉金石姿,匪直情婉娈")。诗人回忆起古人,特别是对诸葛亮的忠诚事迹深感敬仰("稽古式芳躅,怀忠耿遐眷"),表达了对公正不阿的美德的追求。
在阅读友人赠送的《三忠集》时,诗人感慨万分,为其中的英雄事迹而感动,也为现实中的不平而悲愤("烦冤痛鹏举,轗轲钦履善")。他未能读完就已深受触动,内心激荡,泪水如霰,表达了深深的共鸣与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旧说东西圃,新知上下池。
山亭犹有记,水馆独无碑。
疏凿由今守,登临要子诗。
倦游吾老矣,况复思多迟。
环城往往尽高峰,更欲登高底可同。
马祖自今成故实,龙山翻觉堕虚空。
当公迭唱青霄上,政我孤吟返照中。
要是不孤吹帽节,孰云真隔马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