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傅何郎,香薰荀令,帽檐低亚花枝并。
频将宜称问双鬓,画帘吹动风流影。
鹊尾银屏,龙涎金鼎,乘鸾指刻成佳倩。
春阴立尽海棠东,合欢心事从头整。
粉傅何郎,香薰荀令,帽檐低亚花枝并。
频将宜称问双鬓,画帘吹动风流影。
鹊尾银屏,龙涎金鼎,乘鸾指刻成佳倩。
春阴立尽海棠东,合欢心事从头整。
这首《踏莎行·请宴》由清代词人李雯所作,描绘了一场精心筹备的宴会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中的种种细节与情感。
词中以“粉傅何郎,香薰荀令”开篇,将宴会的主角比作美男子何郎和香熏之士荀令,暗示了宴会的高雅与主人的品味。接着,“帽檐低亚花枝并”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宾客们头戴的帽子与周围盛开的花朵相映成趣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频将宜称问双鬓,画帘吹动风流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中主人对宾客的关怀与尊重,通过询问宾客是否适宜,以及画帘轻拂带来的光影变化,展现出主人细致入微的待客之道。
“鹊尾银屏,龙涎金鼎,乘鸾指刻成佳倩。”这里通过描述宴会中的装饰物——银屏、香炉和雕刻精美的物品,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与精致,同时也暗示了宴会中可能存在的浪漫与情愫。
最后,“春阴立尽海棠东,合欢心事从头整。”这两句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宴会结束后,宾客们或许会带着满心欢喜与期待离开,预示着这场宴会不仅是一时的欢聚,更可能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了美好回忆的种子。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功地捕捉了宴会这一特定场景下的氛围与情感,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
满望飞腾几许年,一闻充赋喜如颠。
金经炉冶锋方锐,木饱风霜节始坚。
此去稳登云里路,定知荣冠籍中仙。
近闻上蔡鸬洲合,一似前年锦水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