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斋双白兔,入草更分明。
暂得辞鹰击,何由倚月生。
眼光看世态,耳薄笑人情。
愿早营三窟,无贻走狗烹。
秋斋双白兔,入草更分明。
暂得辞鹰击,何由倚月生。
眼光看世态,耳薄笑人情。
愿早营三窟,无贻走狗烹。
这首诗以“秋斋双白兔”为引子,描绘了两只兔子在草丛中活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通过“暂得辞鹰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暗示了自己在某种束缚下的无奈与渴望解脱的心情。“何由倚月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似乎在说即使有月亮的光辉,也无法照亮内心的迷茫与困惑。
接下来,“眼光看世态,耳薄笑人情”两句,直指社会现象,以兔子的视角审视人类社会,揭示了人情世故的复杂与冷漠。兔子的眼睛仿佛洞察一切,耳朵则对人情冷暖有着敏锐的感知,这不仅是对现实的讽刺,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最后,“愿早营三窟,无贻走狗烹”表达了诗人对于安全与避难所的渴望。在古代,三窟指的是隐居之地,象征着逃避纷扰、寻求自保的智慧。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希望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找到一片净土,避免成为他人眼中的牺牲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动物的视角切入,借物抒情,通过对兔子生活状态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社会、人性以及自我保护的思考和感慨,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深度。
向晚云骤合,雨点如车轮。
入夜势转暴,对面语不闻。
初疑坤轴裂,渐觉河海翻。
倾注恣豪放,沟渎莫吐吞。
平地忽五尺,呼叫均四邻。
下堰上辄隙,东塞西遽奔。
一身应百给,坐卧不得申。
旦自秉锸刀,彳亍意已昏。
念兹嗷嗷农,拱手过一春。
入夏又将半,寸苗无宿根。
祈祷备众伎,杳杳天九阍。
饥殍漫狼藉,极目无烟村。
及此滂沛泽,一洗疮痍痕。
劳我敢有词,故喜气已温。
置酒会宾客,耕辍翁语孙。
尔年非可期,我责亦粗伸。
欲赴固踊跃,感慨扃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