綵仗清晨出,非同齿胄时。
愁烟锁平甸,朔吹绕寒枝。
楚客来何补,缑山去莫追。
回瞻飞盖处,掩袂不胜悲。
綵仗清晨出,非同齿胄时。
愁烟锁平甸,朔吹绕寒枝。
楚客来何补,缑山去莫追。
回瞻飞盖处,掩袂不胜悲。
这首诗是由唐末宋初的文学家徐铉所作,名为《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五)》。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和深沉哀痛。
“綵仗清晨出,非同齿胄时。”开篇两句,通过对比昔日军旅生活与现在的清晨出行,表达了时过境迁、人事更替的感慨。"綵仗"指的是古代官员或将领出行时随身携带的仪仗队伍,这里用来象征过去的荣华;"非同齿胄时"则是说现在的情况与当年出征时大不相同,暗示了个人地位和时代变迁的巨大差异。
“愁烟锁平甸,朔吹绕寒枝。”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冬交际的萧瑟景象。"愁烟"是心中积累的情感之苦,"锁平甸"则形容这种情感如同薄雾一般弥漫在田野之间,无法散去;"朔吹"指的是边塞的冷风,而"绕寒枝"则是这冷风围绕着已经失去了生机的树枝,营造出一种萧索悲凉的氛围。
“楚客来何补,缑山去莫追。”在这里,“楚客”指的是远方而来的旅人,而“来何补”则是说即使你来了又能怎样?"缑山去"意味着要离开某个地方,而"莫追"则是在劝慰自己不要再追忆往昔。这两句表达了面对现实无情变迁时的无力感和悲哀。
“回瞻飞盖处,掩袂不胜悲。”最后两句是诗人在离别之际所表现出的深沉哀痛。"回瞻飞盖处"指的是回头望向那些曾经辉煌的车盖、仪仗,如今只剩下空寂的场景;"掩袂不胜悲"则是说诗人在面对这种情景时,心中的哀痛已经超出了自己控制的能力范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往昔荣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凉,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挽歌。
与君结交游,我最先众人。
我少既多难,君家常苦贫。
今为两衰翁,发白面亦皴。
念在怀中玉,不及市上珉。
珉贱易为价,玉弃久埋尘。
惟能吐文章,白虹射星辰。
幸同居京城,远不隔重闉。
朝罢二三公,随我如鱼鳞。
君闻我来喜,置酒留逡巡。
不待主人请,自脱头上巾。
欢情虽渐鲜,老意益相亲。
穷达何足道,古来兹理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