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秋来雨,萧萧便不同。
已愁闻落叶,争忍傍梧桐。
客路思千里,长门望九重。
几人当此夜,挥泪亦随风。
何事秋来雨,萧萧便不同。
已愁闻落叶,争忍傍梧桐。
客路思千里,长门望九重。
几人当此夜,挥泪亦随风。
这首诗名为《秋雨》,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诗中描绘了秋雨带来的凄凉与哀愁,以及它对人心境的影响。
首句“何事秋来雨,萧萧便不同”,以设问开篇,引出秋雨的独特之处,不同于其他季节的雨,给人以萧瑟之感。接着,“已愁闻落叶,争忍傍梧桐”两句,通过听闻落叶声和靠近梧桐树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秋雨带来的愁绪与孤独感。落叶是秋天的象征,梧桐则常被用来寄托哀愁,这两者结合,更加强化了诗中的情感氛围。
“客路思千里,长门望九重”两句,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空间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对权力中心(长门,可能指皇宫或政治中心)的向往与无奈。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
最后,“几人当此夜,挥泪亦随风”一句,以反问的形式收尾,强调了在这样的夜晚,不仅仅是诗人一人在流泪,而是有许多人与他有着相似的感受。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共鸣性,也深化了主题,让人感受到秋雨之夜的普遍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秋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观察和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处君以西轩之爽气,赠君以仙府之名花。
名花芬敷随晓日,爽气萧飒凌朝霞。
山川从此增秀色,尘埃不复留君家。
羡君年少气力锐,况有长才可经世。
驰声京邑盖有年,作幕山州不得意。
漫寻幽景养天真,积明不学陶潜醉。
钱夫子,我今去指湘江边。
洞庭波澜阔如海,与君似隔东南天。
饶州亦有木犀种,真骨来从武夷洞。
自有清香百步闻,烦君为买双株送。
勿云千里移致难,从古物轻人意重。
但将木李对琼瑶,馀物区区且安用。
珍簟舒明玉,凉窗纳碧天。
殿楼传远鼓,宫井取深泉。
竹箨风频脱,榴房晚更鲜。
却惊非故国,五月未闻蝉。
张郎肥马衣轻裘,俊气轩轩不解愁。
曾立玉墀联近侍,新持金节领诸侯。
屠龙伎俩终须用,探虎功名未肯休。
去矣范滂聊缓辔,太行云路戒摧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