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影熹微晓乍晴,老于世故独关情。
连烽未撤边头戍,积潦犹妨陇上耕。
几为饷蚕忧湿叶,重因漂麦困饥萌。
龙公多事多劳耳,万理由来要得平。
林影熹微晓乍晴,老于世故独关情。
连烽未撤边头戍,积潦犹妨陇上耕。
几为饷蚕忧湿叶,重因漂麦困饥萌。
龙公多事多劳耳,万理由来要得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雨过后的景象及诗人内心的感慨。开头两句“林影熹微晓乍晴,老于世故独关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春时节树木在薄雾中渐渐显露的姿态,以及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深沉感悟。
接下来的两句“连烽未撤边头戍,积潦犹妨陇上耕”则表达了边塞战争未息和农田受灾的现实困境。这里的“连烽”指的是连续不断的烽烟,象征着战乱的频繁;“积潦”则是雨水的积聚,阻碍了田间耕作。
中间两句“几为饷蚕忧湿叶,重因漂麦困饥萌”写出了农民对于稻谷和麦子受灾的担忧。春天的雨水虽然滋润万物,但过多则会导致农作物腐烂,影响收成。
最后两句“龙公多事多劳耳,万理由来要得平”中,“龙公”常用以指代官吏或君主,这里可能是对统治者在天灾人祸之下所承担重任的感慨。全诗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整首诗情意深长,语言流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艺术造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