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宪史璞》
《石宪史璞》全文
清 / 严遂成   形式: 古风

娶妇三日归母家,黄鹤一去天之涯。

妇翁讼婿婿诬服,眼前酷吏酷刑酷。

宪使平反如有神,神来入梦梦不真。

大书一麦字,两人夹一人。

比明械囚趣东市,伐鼓鸣锣手旁指。

窥门屏间一童子,捕诘其师乃道士。

道士匿妇槁麦中,拨云见日青天红。

古人断狱断以意,后人断狱断以例。

例所应死民莫悲,咎繇复生无能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错综复杂的故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法律与道德冲突。开篇“娶妇三日归母家,黄鹤一去天之涯”以黄鹤比喻时间的流逝和故事的遥远背景,引出一段关于家庭、法律与道德纠葛的叙述。

“妇翁讼婿婿诬服,眼前酷吏酷刑酷”描绘了妇翁对女婿的控诉,以及官府执行严苛的刑罚,体现了当时社会法律制度的残酷性。接下来,“宪使平反如有神,神来入梦梦不真”转折点出现,暗示了正义的使者可能来自超自然的力量,预示着事件将有转机。

“大书一麦字,两人夹一人”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判决的过程,麦字象征着公正与收获,而“两人夹一人”则暗示了判决的最终结果。接着,“比明械囚趣东市,伐鼓鸣锣手旁指”描述了清晨时分,囚犯被押往刑场的情景,通过“伐鼓鸣锣”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窥门屏间一童子,捕诘其师乃道士”揭示了一个关键细节,一个躲在门后的孩童透露了真相,其师父竟是道士。这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了正义可能来源于意想不到的地方。

“道士匿妇槁麦中,拨云见日青天红”是故事的高潮,道士帮助妇人藏匿在干麦中,最终揭露了真相,如同拨开乌云见到了光明。这不仅解救了妇人,也为整个故事带来了希望和转折。

最后,“古人断狱断以意,后人断狱断以例。例所应死民莫悲,咎繇复生无能为”总结了古代与现代在断案方式上的不同,强调了传统智慧的重要性。古人依据直觉和道德判断,而现代则依赖于固定的法律条文。尽管法律有时显得冰冷无情,但正如故事中的道士一般,有时超乎常规的智慧和行动能够带来真正的正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节转折,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法律、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公正与善良的向往。

作者介绍
严遂成

严遂成
朝代:清   字:崧占(一作崧瞻)   号:海珊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生辰:1724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猜你喜欢

秋夕奉怀长庆老人

一别云山岁月虚,问安犹记朔风初。

曾为弟子恩非薄,仰事吾师愧有馀。

月上禅西幢影乱,灯明方丈履声徐。

金轮捧足何年事,泥首长空掩敝庐。

(0)

复风幡堂旧趾

梦断风幡不可寻,虚堂犹见古人心。

一池春水临高阁,十亩荒烟想故林。

人事暗销芳草尽,道情偏共乱云深。

月明此地知何限,薄影横窗曾几吟。

(0)

梦馀轩

浪迹阎浮四十春,依稀重记劫前身。

白云万里空双眼,绿影横空足几人。

近竹淡烟他日梦,隔桥明月旧时津。

江山今古长如此,高卧峰头我欲贫。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五十

故山几日别,临崖一指间。

依然丹岫月,只度大庾关。

饮水知源远,耕田傍寺閒。

老年筋力少,不敢畏痴顽。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三十七

閒心山事夥,堪见不堪云。

鹤照池中影,人行岭上云。

林交容马过,池阔到村分。

日夕疏钟起,谁从定后闻。

(0)

丙申冬日来机奉母南归

同生惟有汝,远俗得予心。

奉母三千里,侨居最上岑。

随缘归岭表,重别立庭阴。

此去应无憾,庐山面目深。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