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呼童汲井华,童归告我门有雪。
披衣疾走出户看,正见风毛万夫猎。
冷欺病骨不敢前,缩头蛰户如寒鳖。
楼台得势互照映,松竹无风自骚屑。
念昔儿童逢雪喜,抟捧嘴吞如沃渴。
如今欲啖老不禁,何异爱屦而遭刖。
高门有酒不爱诗,我爱吟诗尊屡阙。
东邻徐子与我同,爱诗过我衣百结。
藏头败被口吟呵,文似锵金身似铁。
人生岂合长贱贫,二百青铜直须辍。
平明呼童汲井华,童归告我门有雪。
披衣疾走出户看,正见风毛万夫猎。
冷欺病骨不敢前,缩头蛰户如寒鳖。
楼台得势互照映,松竹无风自骚屑。
念昔儿童逢雪喜,抟捧嘴吞如沃渴。
如今欲啖老不禁,何异爱屦而遭刖。
高门有酒不爱诗,我爱吟诗尊屡阙。
东邻徐子与我同,爱诗过我衣百结。
藏头败被口吟呵,文似锵金身似铁。
人生岂合长贱贫,二百青铜直须辍。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雪后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儿时与老之不同的态度和遭遇,表达了对生活、诗歌和友情的深刻体会。
“平明呼童汲井华,童归告我门有雪。”开篇即描绘了一幅雪后清晨的情景,孩子被叫去打水,回来告诉诗人家门前已经下雪了。这两句设置了整个诗歌的氛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静谧而纯净的冬日早晨。
“披衣疾走出户看,正见风毛万夫猎。”诗人迅速穿上衣服,急忙赶出门外,只见到处都是纷飞的雪花,就像是成千上万的猎犬在空中奔跑。这两句通过动作和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景象。
“冷欺病骨不敢前,缩头蛰户如寒鳖。”诗人因为身体虚弱而不敢冒险走得太远,只能蜷缩在家中,就像冬眠中的乌龟一样。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因体弱怕冷的无奈和自嘲。
“楼台得势互照映,松竹无风自骚屑。”这两句描绘了雪后建筑和树木之间相互辉映,以及松竹在无风中自然摇曳的情景。这不仅是对美景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念昔儿童逢雪喜,抟捧嘴吞如沃渴。”诗人回忆起孩提时期对雪的喜悦,那时甚至会把雪球放在嘴里品尝。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心境变化。
“如今欲啖老不禁,何异爱屦而遭刖。”现在诗人已经年迈,即使想要再次品尝雪中的乐趣,也已是力不从心。这两句传递了一种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高门有酒不爱诗,我爱吟诗尊屡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邻里之间的不同兴趣和生活态度。尽管邻居家中有宴席,而诗人却更偏爱于吟咏诗词,尊崇着那些高洁的精神境界。
“东邻徐子与我同,爱诗过我衣百结。”这里提到的徐子,是诗人的朋友,也是同好。他们之间的共同兴趣——对诗歌的热爱,使得诗人感到欣慰。
“藏头败被口吟呵,文似锵金身似铁。”这一句描写了诗人在寒冷中仍旧坚持吟咏诗词,即使身体虚弱,文字却依然坚定有力。
“人生岂合长贱贫,二百青铜直须辍。”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物质生活的态度。即使生活清贫,但只要精神不屈服,就能在困顿中找到坚持下去的力量。
这首诗通过雪后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生活态度和对诗歌的热爱。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