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赓僧锡杖歌》
《赓僧锡杖歌》全文
明 / 朱元璋   形式: 古风

由来震旦始乾竺,扶老应须栖此杖。

铃铃琅琅妙且奇,撼振一声空谷响。

或时化作飞龙威,长空如水何相持。

有时比翼论端的,方觉玄关显现时。

志悟未通心委曲,鸿濛浑沌同尘俗。

蓦然一悟凌烟霞,觉此觉他方意足。

神眸昭昭众生顾,隐隐微微如法故。

每担日月猢狲藤,簟食由来饱祗树。

(0)
鉴赏

这首诗以僧人锡杖为题,描绘了其在佛教修行中的象征意义与精神境界。首句“由来震旦始乾竺”点出锡杖源自印度,寓意着佛法东传的历程。接着“扶老应须栖此杖”则暗示锡杖是僧侣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他们对老年和智慧的尊重。

“铃铃琅琅妙且奇,撼振一声空谷响”描绘了锡杖的声响,既美妙又奇特,仿佛能回荡在山谷之中,象征着佛法的深远与神秘。接下来的“或时化作飞龙威,长空如水何相持”与“有时比翼论端的,方觉玄关显现时”通过比喻,展现了锡杖在不同情境下的象征意义,既有力量的象征,也有和谐与洞察的隐喻。

“志悟未通心委曲,鸿濛浑沌同尘俗”表达了修行者在悟道过程中的曲折与艰难,以及与世俗世界的对比。而“蓦然一悟凌烟霞,觉此觉他方意足”则描绘了修行者最终悟道后的喜悦与满足,不仅自得其乐,也能够启迪他人。

最后,“神眸昭昭众生顾,隐隐微微如法故”强调了修行者目光的清明与慈悲,能够照亮他人的心灵。“每担日月猢狲藤,簟食由来饱祗树”则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的生活简朴与内心的富足,如同日月般明亮,如同竹林中饱食的猴子般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锡杖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精神追求与境界,充满了哲理与诗意,体现了作者对佛法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作者介绍
朱元璋

朱元璋
朝代:明   字:国瑞原名重八   生辰:1328年—1398年6月24日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 ,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
猜你喜欢

题请息斋六言十首·其四

见影蜮犹铋铋,闻声厖尚狺狺。

问谁毛生名纸,知我角出车轮。

(0)

正月十日夜大雷震二首·其二

人言有物司鼓,春到扬桴发声。

但要蛰虫启户,何须一许震惊。

(0)

谭德称杨商卿父子送余自成都合江亭相从至泸南合江县始分袂水行踰千里作诗以别

合江亭前送我来,合江县里别我去。

江流好合人好乖,明日东西南北路。

千里追随不忍归,一杯重把知何处。

临岐心曲两茫然,但祝频书无别语。

(0)

梦觉作

年增血气减,药密饮食稀。

气象不堪说,头颅从可知。

忽作少年梦,娇痴逐儿嬉。

觉来一惘然,形骸乃尔衰。

梦中观河见,只是三岁时。

方悟梦良是,却疑觉为非。

(0)

崇德庙

雪山南风融雪汁,化作岷江江水来。

不知新涨高几画,但觉楼前奔万雷。

天教此水入中国,两山辟易分道开。

我家长川到海处,却在发源传酒杯。

人生几屐办此役,远游如许神应咍。

东归短棹昨已具,明日发船挝鼓催。

滩平放溜日千里,已梦鲙鲈如雪堆。

丹枫系缆一回首,玉垒浮云安在哉。

(0)

南台瑞应阁用壁间张安国韵

冲雨上山头,临云看山脚。

松间一弹指,开此宝楼阁。

草鞋方费钱,拂子不暇握。

小偈出雷音,千古惊猿鹤。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