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心计此心知,忽忽逢人亦自疑。
枉是忧公生白发,有何长略谢清时。
林僧已怪抽身晚,朝侣犹嫌到阙迟。
多喜通规识幽抱,路遥无处寄相思。
当年心计此心知,忽忽逢人亦自疑。
枉是忧公生白发,有何长略谢清时。
林僧已怪抽身晚,朝侣犹嫌到阙迟。
多喜通规识幽抱,路遥无处寄相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咏的作品,名为《寄田锡舍人》。从整体风格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之情的诗句。
开篇“当年心计此心知,忽忽逢人亦自疑”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往昔的情谊有着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感到一种无从释怀的困惑。这里的“此心知”意味着只有内心才能真正理解彼此之间的情感纠葛,而“忽忽逢人亦自疑”则表现了诗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仍然不由自主地对这种情谊持有怀疑态度。
接下来的“枉是忧公生白发,有何长略谢清时”两句,抒写了诗人因为思念而导致的忧虑,这种忧虑甚至使得头发变白。这里的“有何长略”可能是在探讨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思念之痛,而“谢清时”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不舍。
中间的“林僧已怪抽身晚,朝侣犹嫌到阙迟”两句,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人心易变的情景。诗人通过“林僧”的形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等待,而“朝侣犹嫌到阙迟”则是说尽管朋友已经来到,但诗人仍然感到不满足,仿佛时间的流逝带来的距离感。
最后,“多喜通规识幽抱,路遥无处寄相思”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式(“通规”),使得彼此之间的情谊能够长存不忘。这里的“识幽抱”意味着理解和拥抱那些隐晦深远的情感,而“路遥无处寄相思”则是说尽管道路遥远,但诗人依然想要找到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深情与怀旧,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彼此间情谊的不舍。
雨雪既沾足,春日喜载阳。
盎盎融朔气,霭霭舒曦光。
候占惊蛰届,东郊举趾将。
宜旸适惟时,额手三农庆。
而我有厚慰,北望恒皇皇。
塞垣拂庐族,生计惟牛羊。
当春草未萌,所虑风雪凉。
冰甸孳畜冻,往往为灾伤。
内外皆我民,胥愿获安康。
彼此异苦乐,两得斯为良。
而恒不可得,幅员广且长。
冀或同一晴,片时心万方。
鸟卵其形口在腹,腹椭口弇德能畜。
制贻太古匪今俗,坎离既济质惟朴。
用缶鼓缶羲经卜,浑仑善好无薜暴。
土蚀万年黝以穆,寿逾金石贵珠玉。
簠簋敦彝下风伏,徒纪癸丁及仲叔。
陶于河滨此其躅,承浆酌酒来百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