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生秋思,天风送泬寥。
未须临溟渤,己觉御飘飖。
声疾兼雷雨,窗虚若动摇。
空城腾万骑,孤梦破连宵。
晦朔关衰王,阴晴信暮朝。
幽人澄洗耳,壮士激吹箫。
茶沸名僧院,波喧越女桡。
伏龙吟自得,山鬼啸相招。
仙梵流真境,清音隔市嚣。
枫寒乌外月,河没鹊中桥。
元气收群籁,神州荡沃焦。
倚阑坐超忽,振袖欲凌歊。
高阁生秋思,天风送泬寥。
未须临溟渤,己觉御飘飖。
声疾兼雷雨,窗虚若动摇。
空城腾万骑,孤梦破连宵。
晦朔关衰王,阴晴信暮朝。
幽人澄洗耳,壮士激吹箫。
茶沸名僧院,波喧越女桡。
伏龙吟自得,山鬼啸相招。
仙梵流真境,清音隔市嚣。
枫寒乌外月,河没鹊中桥。
元气收群籁,神州荡沃焦。
倚阑坐超忽,振袖欲凌歊。
这首《听潮十二韵》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听潮时的内心感受与外界景象。
首句“高阁生秋思”,开篇即点出地点与季节,高阁之上,秋意渐浓,引发诗人深沉的情感。接着“天风送泬寥”一句,将自然界的风融入情感之中,风声与心绪交织,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
“未须临溟渤,己觉御飘飖”两句,诗人并未亲临大海,却已感受到海风的飘逸与自由,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内心的超脱。
“声疾兼雷雨,窗虚若动摇”描绘了潮水涌动时的声响与气势,仿佛雷雨交加,窗户在风中摇曳,生动地展现了潮水的磅礴力量。
“空城腾万骑,孤梦破连宵”运用夸张手法,将潮水比作千军万马,夜晚的梦境被潮声打破,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震撼力。
“晦朔关衰王,阴晴信暮朝”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隐喻世事无常,暗示人生的起伏与变迁。
“幽人澄洗耳,壮士激吹箫”两句,分别描绘了静谧与豪迈两种不同心境,幽人倾听潮声,如同洗涤心灵;壮士则以箫声回应,展现其豪情壮志。
“茶沸名僧院,波喧越女桡”将听潮与日常生活场景结合,僧人煮茶,越女划船,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潮声和谐共存。
“伏龙吟自得,山鬼啸相招”以神话传说为背景,伏龙与山鬼的吟啸,增添了神秘与浪漫色彩。
“仙梵流真境,清音隔市嚣”将听潮体验上升到精神层面,清音穿越世俗的喧嚣,引导人们进入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
“枫寒乌外月,河没鹊中桥”描绘了一幅凄清的夜景,枫叶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寒冷,乌鸦在月色中飞翔,河水淹没在鹊桥之中,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美丽的氛围。
“元气收群籁,神州荡沃焦”总结了听潮的感受,元气凝聚,各种声音汇聚,神州大地在潮声中得到净化与滋润。
“倚阑坐超忽,振袖欲凌歊”最后两句,诗人独自倚靠栏杆,沉浸在潮声之中,似乎超越了尘世的束缚,振袖欲飞,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听潮过程中的自然景观、内心情感以及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