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曲银屏画折枝。檐花欲笑向伊谁。
楼上轻寒罗袂薄,最相思。
频拂粉绵鸾镜暗,乍调筠管凤箫迟。
绿鬓徘徊浑不是,少年时。
曲曲银屏画折枝。檐花欲笑向伊谁。
楼上轻寒罗袂薄,最相思。
频拂粉绵鸾镜暗,乍调筠管凤箫迟。
绿鬓徘徊浑不是,少年时。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精致而含蓄的画面,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对往昔青春与美好时光的怀念。"曲曲银屏画折枝",银屏上的折枝图案暗示着女子的闺房雅致,也暗寓了主人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檐花欲笑向伊谁",檐头的花朵似乎在欢笑,却无人欣赏,寓言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怀旧。
"楼上轻寒罗袂薄",楼上的微寒中,她的薄纱衣衫更显出她的柔弱与娇美,这轻寒与罗袂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当时的氛围。"最相思"三个字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频拂粉绵鸾镜暗,乍调筠管凤箫迟",她频繁地擦拭镜子,试图捕捉过去的影子,而吹奏乐器的动作也显得缓慢,反映出她沉浸在回忆中的沉思与哀愁。"绿鬓"一句,暗示了主人公青春不再,岁月已逝,"少年时"更是点明了她对青春年华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谭献的《山花子》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勾勒出一个女子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展现出清末词人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造诣。
夜雨㶁㶁来,与漏相终始。
不惊少年卧,偏滴老人耳。
陆沈渐相迫,天漏犹未已。
西邻晓炊罢,白粥清映底。
今年犹自可,明年饮寡水。
东舍得顺风,号呼应鞭棰。
可怜征求骨,共作鱼鳖饵。
忽逢黄冠客,叩门谈玄理。
烧金事已谬,辟谷谋可耻。
那能一身活,坐看群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