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裾玉面正青春,可叹飘零乱后身。
老母幸存为客早,故山虽在欲归贫。
能工丽句追前辈,偶着枯棋服世人。
相见江城沽美酒,醉吟忘却落花旬。
长裾玉面正青春,可叹飘零乱后身。
老母幸存为客早,故山虽在欲归贫。
能工丽句追前辈,偶着枯棋服世人。
相见江城沽美酒,醉吟忘却落花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李祈年的文人形象,其背景设定在战乱之后的动荡时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李祈年在社会巨变中的个人命运与精神状态。
首联“长裾玉面正青春,可叹飘零乱后身”开篇即以“长裾玉面”形容李祈年的外貌,既显其风度翩翩,又暗示其身份不凡。然而,“可叹飘零乱后身”一句转折,点明了他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命运,表达了对人物遭遇的同情与感慨。
颔联“老母幸存为客早,故山虽在欲归贫”进一步揭示了李祈年背井离乡的苦楚。他为了生存不得不早早外出为客,母亲虽幸存但家破人散,故乡虽在却因贫困难以归去,凸显出战乱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和无奈。
颈联“能工丽句追前辈,偶着枯棋服世人”赞扬了李祈年在文学上的才华与成就。他不仅能够创作出优美的诗句,追慕前贤,甚至凭借棋艺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李祈年在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
尾联“相见江城沽美酒,醉吟忘却落花旬”描绘了李祈年与友人在江城相聚的情景。他们借酒浇愁,以诗会友,在醉意中暂时忘却了生活的艰辛与世事的烦恼。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洒脱,展现了文人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祈年个人经历的描绘,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给个体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赞颂了他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艺术的精神。诗中既有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也有对人性光辉的赞美,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
芳塘看逾好。绿遍依前草。而今梦断云窗渺。
新词谁解道。新词谁解道。图中彩笔,琴间凄调。
愿来世、长相保。朱弦锦段浑閒了。伤心人已老。
伤心人已老。
大江瓴建山盘错,扁舟旧经行处。
激石鸣榔,乘风挂席,别有绿波南浦。来时细雨。
问野馆浓花,者回开否。
树老云荒,拜鹃依约见臣甫。
瞿塘西上更远,莫黄牛极目,朝暮如故。
聚鹤寻峰,啼猿度峡,消得韶华如许。天涯倦旅。
待著意酬春,锦官城路。画里前尘,放翁曾记取。
阁小留香,庭深种纸,旗枪镇日流连。
玉麈同挥,墨林风调翩翩。
何须浊酒浇胸臆,指层楼、慵问诗仙。晚凉天。
红涤纤尘,翠里疏烟。
水西觞咏家风旧,便云萍小住,也足清缘。
花底朝回,怀人句写鸾笺。
春风细啜红薇露,玉壶清、风味依然。擘龙团。
分绿窗纱,长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