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阁当年拂雾宣,紫皇端扆侍群仙。
亲挥龙凤轩腾字,命继咸韶雅正篇。
劝酌屡行均圣宠,赐花中出夺春妍。
玉峰光景都如旧,但睇宸章极泫然。
天阁当年拂雾宣,紫皇端扆侍群仙。
亲挥龙凤轩腾字,命继咸韶雅正篇。
劝酌屡行均圣宠,赐花中出夺春妍。
玉峰光景都如旧,但睇宸章极泫然。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韩琦在天章阁观赏仁宗御诗的情景。首句“天阁当年拂雾宣”,以细腻之笔勾勒出天章阁的神秘与庄严,仿佛当年晨雾初散,阳光轻拂,为这神圣之地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接着,“紫皇端扆侍群仙”一句,将皇帝与仙人并置,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暗示着仁宗的崇高地位和非凡气度。
“亲挥龙凤轩腾字,命继咸韶雅正篇”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仁宗御诗的华美与庄重。龙凤腾跃的字迹,不仅彰显了书法之美,更寓意着仁宗文治武功的辉煌成就;而“咸韶雅正篇”的创作,则体现了仁宗对文学艺术的深厚造诣和对正统文化的坚持。
“劝酌屡行均圣宠,赐花中出夺春妍”则描绘了仁宗对臣子的恩宠与赏赐,通过“劝酌”和“赐花”这两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仁宗对臣下的关爱与激励。
最后,“玉峰光景都如旧,但睇宸章极泫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仁宗御诗的深深敬仰之情。尽管时光流转,山川依旧,但每当看到这些帝王的墨宝,心中便涌起无限感慨与感动,这份情感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成为永恒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天章阁、仁宗御诗及观赏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一角,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君主文治武功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淮山烧色起,阴剥应期约。
开辟界限定,蠹根不藉钁。
焦枯烬无踪,艳阳春有脚。
爆烈狐兔窜,惊迫魍魉烁。
尖危腾斜燄,汊角迸横焯。
死卉沸沉烟,游云避浮虐。
入夜光尤皎,逮晓焮自若。
蛰虫潜穴散,猛虎奔渊跃。
势欲凌虚霄,倏忽风掠绰。
荧荧断续见,江流飏昭灼。
青黄数宵陨,何在事采斸。
远客诧希遇,俯仰发叹噱。
斗杓指东寅,天公又斲削。
霜气逼衾重,对眠向溪阁。
秋扇已弃物,寒衣还催装。
偃息觉寒侵,客况入渺茫。
宿疢不时作,难恃筋力强。
畏热亦畏寒,此固人之常。
今此露寒初,畏缩尤周章。
共君蛰寺楼,雨话几对床。
布褐莫禁风,芒鞋莫抵霜。
无聊思往时,意惬交秋凉。
散发醉瑶台,濯足歌沧浪。
悲凉所不识,安知有摧伤。
邻家浊酒香,邻僧不住尝。
亟沽两瓷坛,连倒浇酸肠。
敌寒固尚赊,姑遣秋宵长。
少年挽不来,乌兔有底忙。
下江值云簇,水色透沙清。
挂席风势烈,两岸无人行。
野市门多关,久绝鸡犬声。
时势驱之然,茫昧嗟予生。
兴怀孤山人,种梅千古名。
浮荣梦幻耳,世事春云轻。
邻船羞小鲜,佐以红酒烹。
欣然暖曲身,慨此奔走情。
退省毋悠悠,进寸徒营营。
拄笏看西山,归来有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