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上下一虚舟,久喜身心得自由。
知我要须高著眼,逢人多是懒抬头。
诗名遣兴元非兴,酒道消愁有底愁。
学圣玄宗总如许,莫疑老子习单修。
浮沉上下一虚舟,久喜身心得自由。
知我要须高著眼,逢人多是懒抬头。
诗名遣兴元非兴,酒道消愁有底愁。
学圣玄宗总如许,莫疑老子习单修。
这首诗《偶题》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艺术与修行的独到见解。
首联“浮沉上下一虚舟,久喜身心得自由”以“虚舟”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飘忽不定,如同在波涛中随波逐流的船只。诗人长久以来,对这种生活的状态感到欢喜,因为在这份自由之中,他得以摆脱束缚,追求心灵的解放。
颔联“知我要须高著眼,逢人多是懒抬头”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人生观的独到理解。他认为,要洞察事物的本质,就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面对他人时,往往选择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态度,保持一种谦逊与内敛的姿态。
颈联“诗名遣兴元非兴,酒道消愁有底愁”揭示了诗人对艺术与情感的深刻认识。诗名与酒道虽能暂时转移人的注意力,带来片刻的欢愉或解脱,但真正的乐趣与意义并非在于此,而是源于内心的真正体验与感悟。
尾联“学圣玄宗总如许,莫疑老子习单修”则将诗人的人生哲学与古代圣贤相联系,表达了对历史智慧的尊重与借鉴。诗人认为,无论是学习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还是遵循道家的修身养性之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他鼓励人们不必怀疑自己追求简单修行的道路,因为这正是通往内心深处、实现自我超越的正确途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艺术与修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哲学与审美情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个人精神世界探索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