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与荆卿别,当时不请行。
悲歌空慷慨,易水咽无声。
悔与荆卿别,当时不请行。
悲歌空慷慨,易水咽无声。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咏古(其十三)》。诗中通过对荆轲别离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感慨和对其行为的惋惜之情。
首句“悔与荆卿别”,诗人直接表达了对与荆轲分别的后悔,暗示了对荆轲的敬仰与不舍。接着,“当时不请行”一句,通过假设语气,强调了如果当时能挽留荆轲,或许会有不同的结局,流露出一种遗憾的情绪。
“悲歌空慷慨,易水咽无声。”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着荆轲临别时慷慨激昂的歌声,在易水边回荡,但此时却显得空洞无力,因为易水似乎也因悲伤而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变得沉默无声。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易水的无声来比喻荆轲壮志未酬的悲剧命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深深同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营造,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荆轲的深刻怀念和对其命运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英雄主义精神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