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
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沙浦迥。
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眠鸥未醒。
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还重省。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
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元非捷径。深更静。
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
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
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沙浦迥。
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眠鸥未醒。
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还重省。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
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元非捷径。深更静。
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
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湖边的宁静生活。开篇“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直接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湖畔小屋的喜爱,以及湖光山色的美好景致。“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则通过对比衬托,描绘出春日暖和的气候及湖面倒映着花影的美丽景象。
“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这两句诗继续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诗人的独处状态,“眠鸥未醒”则增添了一份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
接下来的“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还重省。”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田园风光的深切喜爱,以及独自体会着黄昏时分的静谧美。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则是诗人借古代传说中的桃花源隐喻自己所处之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带有一丝神秘与隔世感。
紧接着,“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元非捷径。深更静。”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融入,以及追求超脱尘世、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心境。
最后,“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则描绘了诗人放纵自我、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状态,以及夜晚仰望星辰时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哲思。
江边一树冲寒开,梅花闹处春风来。
官阁诗人动诗兴,可惜健步难移栽。
君作梅花诗,诗中能有画。
岂知能画如能诗,写上生绡逞奇怪。
墨痕枯瘦妙入神,逃禅老人身外身。
初疑月地堕香影,便与孤山娱好春。
一幅相遗趣横溢,细数枝南与枝北。
披图髣髴到江边,一笑相逢旧相识。
不能遂远行,能不恋乡里。
招回天外魂,免作路傍鬼。
航海间道归,一家杂悲喜。
追言儿去后,烽烟惊四起。
潜行麦陇间,惨惨危莫比。
道儿幸先避,免共此流徙。
嗣闻前途危,又无书一纸。
翻悔令远游,行踪无定止。
今汝忽归来,回思转流涕。
惊定犹生怜,风尘面目改。
还问旧相识,半作国殇死。
相暌无几时,沧桑倏变矣。
且莫冀苟安,兵戈尚未已。
何当携家去,共入桃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