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如天帝业隆,四凶不去付重瞳。
当时黄屋如传子,千古那知楫逊风。
仁德如天帝业隆,四凶不去付重瞳。
当时黄屋如传子,千古那知楫逊风。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探讨了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诗中以“仁德如天帝业隆”开篇,将君主的仁慈与高尚比作天帝,强调了君主应具备的崇高道德品质。接着,“四凶不去付重瞳”一句,运用了历史典故,暗示即使在面临重大决策时,君主也应坚持正义,去除邪恶势力,而非姑息养奸。这种坚持正义的决心,如同面对“四凶”(古代传说中的四个恶人)时,不因个人情感而妥协。
“当时黄屋如传子”这一句,进一步阐述了君主的责任与传承的重要性。黄屋,古代帝王所乘之车,这里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传递。诗中提到的“传子”,意味着权力应当有序地传承给合适的继承者,而不是被个人私欲所左右。这不仅关乎权力的交接,更体现了对后继者的道德与能力要求。
最后,“千古那知楫逊风”一句,表达了对历史上的明智之举的赞美。这里的“楫逊风”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君主或大臣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谦逊与明智,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或灾难。诗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在权力面前保持谦逊和智慧的重要性,以及这种行为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和深邃的道德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君主形象的追求,以及对权力使用原则的深刻见解。
唱彻阳关调。
伴行人、梅拂征鞍,晓霜寒峭。
金甲雕戈开玉帐,尊俎风流谈笑。
看策马、从容江表。
自是药阶苔砌客,卷经纶、且泛芙蓉沼。
襟量阔,江面小。
允文事业从容了。
要岷峨人物,後先相照。
见说君王曾有间,似此人才多少。
便咫尺、云霄清要。
四世三公毡复旧,况蜀珍、先已登廊庙。
但侧耳,听新诏。
长啸山中卧。
叹从前、二十年来,因循空过。
自是惺惺井了了,奈这五行尚左。
遇好事、许多磨挫。
浩荡醉乡狂莫检,算傍人、笑得唇焦破。
谁信道,只恁么。
从今牢把江湖柁。
要做些勋业,归来则个。
不见彭余朱李辈,总是白身人作。
震耀得、声名许大。
万一老天青眼顾,又何难、印佩黄金颗。
时来到,也还我。
冷眼三边处。
喜舍人、水滨跃马,上京西路。
三国英雄千载矣,开胜依然如故。
这勋业、向谁分付。
袖里翰林风月手,也何妨、戮力风寒护。
谈笑暇,诗吟虏。
岘山几载无人顾。
幸如今、翦除荆棘,扫清飙雾。
换得东南新局面,政欠十分著数。
算人物、须还羊杜。
玉帐筹边机会好,把规模、赶出中原去。
天下事,书生做。
薄晚收残暑。
叹西风、暗换流年,又还如许。
鸦背斜阳初敛影,云淡新凉天宇。
人袖手、阑干凝伫。
邻笛唤将乡思维动,听秋声、又人梧桐雨。
秋到也,尚羁旅。
故人只在江南渚。
想应嫌、久恋东华,软红尘土。
寄远裁衣知念否。
新月家家砧杵。
魂梦想、鹅黄金数。
雁影不来天更远,写书成、欲寄凭谁与。
知客恨,两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