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七十二,七十一年非。
渔樵真有分,语默各因时。
比恨四愁具,方年伯玉衰。
未行元属我,天命更由谁。
行年七十二,七十一年非。
渔樵真有分,语默各因时。
比恨四愁具,方年伯玉衰。
未行元属我,天命更由谁。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陈献章所作的《漫笔》。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岁月的感慨。"行年七十二,七十一年非",诗人以巧妙的手法,将自己七十二岁的年龄拆分为七十一年和一年,暗示自己已经度过大部分人生,但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反思和警觉。
"渔樵真有分,语默各因时",诗人把自己比作渔夫和樵夫,过着简朴的生活,言语行动顺应自然和时节,体现了他的淡泊和随和态度。"比恨四愁具,方年伯玉衰",这里的"四愁"可能指的是人生的四种忧虑或遗憾,而"伯玉"则是古代贤士的名字,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在步入老年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感到身心疲惫。
最后两句"未行元属我,天命更由谁",诗人感慨尚未完成的心愿和命运的无常,提出疑问:自己的未来和命运究竟掌握在谁手中?这既是对自身命运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度追问。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体验和对命运的思考。
祖龙吐毒,烈火四焚。先王载籍,毕罹其屯。
刘汉崛兴,访索丘坟。群儒掇拾,百不一存。
绵蕝之野,陋兮叔孙。胸谋腹断,己学自尊。
致彼古礼,寥落无闻。勇哉先生,绝类离伦。
追千岁上,以礼立身。隐居关右,化行于民。
宾嘉丧祭,唯古之循。坐令邹鲁,复见咸秦。
岩岩泰山,烈烈秋暾。先生谨严,比德实均。
嗟世习非,诚难具论。弃礼自快,纷其如云。
感今陈古,歌以斯文。庶由高躅,起我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