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茅祗合老僧龛,一笑欣陪麈尾谈。
天末冥鸿方避弋,辽东白豕忍怀惭。
折腰我已宦情薄,嚼蜡谁言世味甘。
万事转头俱梦幻,试将此语静中参。
诛茅祗合老僧龛,一笑欣陪麈尾谈。
天末冥鸿方避弋,辽东白豕忍怀惭。
折腰我已宦情薄,嚼蜡谁言世味甘。
万事转头俱梦幻,试将此语静中参。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冠卿所作,名为《为谷隐和虞参议韵》。诗中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诛茅祗合老僧龛,一笑欣陪麈尾谈。"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一位老僧在自然中对话的情景,通过“诛茅”、“麈尾”的细节描绘,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天末冥鸿方避弋,辽东白豕忍怀惭。"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对遥远地方的向往和内心的自责。其中“天末冥鸿”、“辽东白豕”都是诗人用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意象。
"折腰我已宦情薄,嚼蜡谁言世味甘。"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审视。通过“折腰”和“嚼蜡”的比喻,强调了他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脱。
"万事转头俱梦幻,试将此语静中参。"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呼吁。这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出世”、“入世”的哲学思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一位士人在面对尘世纷扰时所表现出的超然与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