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兼无句,羚羊偶挂尖。
吹毛传密谛,带影悟廉纤。
化迹空三藏,迷人顶一砭。
献花岩畔鸟,半偈不曾拈。
有句兼无句,羚羊偶挂尖。
吹毛传密谛,带影悟廉纤。
化迹空三藏,迷人顶一砭。
献花岩畔鸟,半偈不曾拈。
这首诗是王夫之的《后雁字十九首(其十五)》中的一联,以独特的象征和隐喻手法表达了深邃的哲理。"有句兼无句,羚羊偶挂尖",前一句暗示言语中的微妙之处,如同羚羊角尖上的悬挂,既有所言又似无言;后一句则描绘了智慧如羚羊般灵动,瞬间洞悉事物的本质。"吹毛传密谛,带影悟廉纤",进一步阐述了通过细微观察和深入理解,可以揭示出事物的内在真理。
"化迹空三藏,迷人顶一砭",这里的"化迹"可能指的是佛法的幻化无常,"空三藏"暗指佛教经典,而"一砭"则形象地说明了直击要害的洞察力。诗人以禅宗的教义为背景,强调了洞察事物真相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献花岩畔鸟,半偈不曾拈",以鸟儿在献花岩边并未触及禅宗半偈的意象,寓意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领悟并不依赖于外在形式,而是内心的顿悟。
整体来看,这四句诗寓言丰富,语言精炼,体现了王夫之深沉的哲学思考和对禅宗的独到见解。
贵贱由天,荣枯随分,分明不在强图。
得之本有,失者本来无。
谩使机关巧幸,劳神智、疲役形躯。
痴迷客,蝇头利路,贪得又何如。
蟾乌。
飞走急,百年限里,光景须臾。
恰红颜青鬓,尽变霜须。
不日无常来到,问君待、著甚枝梧。
争如我,虚闲寂静,保固大丹炉。
佑国雄才,皇家贵戚,御恩守镇平山。
一方安堵,何幸感怡颜。
视众犹同赤子,宽刑宪、矜恤愚顽。
无私曲,政声流美,应遍满人寰。
公馀,重积德,投诚奉教,使保心闲。
又远蒙见召,祗建灵坛。
醮谢诸天圣众,仗青裙、开启阴关。
从今后,高真降鉴,名系上仙班。
蟾乌景急,暗催人、两鬓银丝如织。
终日区区犹不省,盖为家缘煎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得也成何济。
闻身康健,好寻云路活计。
拂袖落魄婪耽,水边石上,笑傲闲吟缀。
一粒神丹光灿灿,免使尘清连累。
坦荡逍遥,优游自在,占得真消息。
功成归去,永居蓬岛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