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黄精挂杖头,山南山北几经秋。
半筐秀色添新味,满把繁英尽浣愁。
骨格拚教如瘦鹤,江湖何处不饥鸥。
安能独效灵均意,欲种糇粮偏九州。
采采黄精挂杖头,山南山北几经秋。
半筐秀色添新味,满把繁英尽浣愁。
骨格拚教如瘦鹤,江湖何处不饥鸥。
安能独效灵均意,欲种糇粮偏九州。
这首诗以菊花为题,描绘了诗人对菊花独特的情感与思考。首句“采采黄精挂杖头,山南山北几经秋”,开篇即以黄精与菊花并提,黄精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而菊花则代表了高洁与傲霜。通过“山南山北”和“几经秋”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四季更替的深刻感受。
接下来,“半筐秀色添新味,满把繁英尽浣愁”,诗人借菊花的秀美与繁花,表达了其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愁绪的化解。菊花的色彩与芬芳,不仅增添了生活的趣味,也洗涤了内心的忧愁,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骨格拚教如瘦鹤,江湖何处不饥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菊花品格的赞美。瘦鹤象征着菊花的坚韧与高洁,而饥鸥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漂泊。诗人愿意像瘦鹤一样保持自己的骨气,即使在江湖中漂泊,也不忘寻找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最后,“安能独效灵均意,欲种糇粮偏九州”,表达了诗人不愿仅仅追求个人的清高与理想,而是希望能够为更多人带来福祉,种下足以养活九洲人民的粮食。这既是对屈原(灵均)精神的致敬,也是诗人胸怀天下的广阔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以及对社会理想的追求,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远的作品。
县连秦汉旧离宫,分付诗人胜武功。
带职远辞书殿去,携家深入画图中。
庭莎晓润终南雨,槛竹寒摇渭水风。
百里封疆三馆客,折腰休叹似陶公。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
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
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
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悲微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