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在陇头哭潘学士》
《在陇头哭潘学士》全文
隋朝 / 褚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恸君。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转蓬飞不息,悲松断更闻。

谁能驻征马,回首望孤坟。

(0)
注释
陇底:指陇山脚下,代指远方。
流襟:流泪的衣襟,形容极度悲伤。
幽咽:低声哭泣,形容悲痛欲绝。
死生分:生死从此分离,暗示永诀。
转蓬:比喻漂泊不定的人。
悲松:象征哀伤和怀念。
征马:远行的马,代指远行的人。
孤坟:指去世者的墓地,表达孤独和哀思。
翻译
感叹在陇地长久离别,泪水涟涟为你的离去悲伤。
怎能料到,我们的诀别竟如此凄切,仿佛生死已定。
如同随风飘转的蓬草,我无法停止漂泊,只能听到悲凉的松声。
又有谁能够停下远行的马匹,回头凝望你孤独的坟墓。
鉴赏

这首诗是《在陇头哭潘学士》,作者为褚亮,生活于隋末唐初之际。以下是对此诗的鉴赏:

诗人以深切的感情表达了对逝者的悼念和哀痛。"陇底嗟长别"一句,就设定了一种悲壮的情境,陇头这个地名在古代文学中常与边塞之戍、征战之苦联系在一起,而“嗟”字更添了一份哀伤之感。紧接着的"流襟一恸君"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友潘学士的深切怀念和悲痛,"流襟"指的是衣襟被泪水湿透,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哀伤之情。

第三句“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中,“何言”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不舍,“幽咽”暗示着一种沉痛和无尽的思念,而"更作死生分"则是诗人将这种哀痛与生命的终结相连,强调了这份情感的深刻和永恒。

“转蓬飞不息,悲松断更闻”一句,通过“蓬飞”来比喻亡友的灵魂无法安息,而"悲松断更闻"则是说诗人在听到松风声时,又会引起更多的哀思。这里的“转蓬”和“悲松”,都是对逝者生前形象的回忆,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对亡友的无尽怀念。

最后两句"谁能驻征马,回首望孤坟"则是诗人在追问,有谁能够停下征战的马匹,回头去看那孤独的坟墓。这里不仅有对逝者哀思的情感,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战争带来的无尽伤痛和生命流失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悲悯之情和对逝者的不舍,以及对于生离死别的沉重感受。

作者介绍
褚亮

褚亮
朝代:隋朝   字:希明   籍贯: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555年-647年

褚亮(555年-647年),字希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唐初十八学士之一。曾祖湮,梁御史中丞;祖蒙,太子中舍人;父玠,陈秘书监,并着名前史。其先自阳翟徙居焉。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卒,年八十八。谥号曰康,赠太常卿,陪葬昭陵。
猜你喜欢

句·其三

钗斜穿綵燕,罗薄剪春虫。

(0)

减字木兰花.荔枝二首·其一

华清赐浴。宝瓮温泉浇腻玉。笑靥开时。

一骑红尘献荔枝。明珠乍剖。自擘轻红香满手。

锦袜罗囊。犹瘗当年驿路旁。

(0)

留题龙隐岩□□

乱峰凝碧□□□,曾有神龙此□□。

□□已兴甘泽去,高岩□葛□云端。

(0)

递中得先之兄书取邕钦宜柳归约十二月到此年节已近未闻来朝寄奉·其一

我在漓江上,君行瘴海浔。

因劳南去梦,暂望北归心。

别后年华改,新来雨露深。

凭栏望书信,一字抵千金。

(0)

和林东乔东禅院

野云闲带雨,林木静无风。

村落一溪外,民田四望中。

(0)

陶诗

靖节当年不赋渠,仅题一字果何如。

分明诗是梅花样,剩说梅花诗更癯。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