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白烟合,隔林闻打钟。
樵踪不可拾,磴磴湿云浓。
人立一山雪,鸟鸣千涧松。
僧房好闲坐,不为学降龙。
谷口白烟合,隔林闻打钟。
樵踪不可拾,磴磴湿云浓。
人立一山雪,鸟鸣千涧松。
僧房好闲坐,不为学降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中景象。"谷口白烟合"写出了山谷间缭绕的白色雾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隔林闻打钟"则通过远处传来的钟声,暗示了山中的寺庙或僧侣生活,增添了禅意。
"樵踪不可拾,磴磴湿云浓"描绘了山路崎岖,湿润的云雾弥漫,樵夫的足迹已被掩盖,强调了山林的幽深和自然的原始状态。"人立一山雪",诗人独自站在雪山之巅,形象生动,展现了山高风冷的意境。
"鸟鸣千涧松"以动衬静,鸟儿在千涧松林中鸣叫,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得寂静的山景更具动态美。最后两句"僧房好闲坐,不为学降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以及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但并非为了追求佛教修行的高深境界,而是享受那份内心的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瓮山的自然风光,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清幽、宁静的山居生活意境。
记得丽娟当日,花梢年纪,鸦鬓初长。
红玉阑干十二,门枕垂杨。
只一搦、文犀领扣,刚三寸、绣雀鞋帮。傍窗纱。
同尝苦笋,共试甜香。堪伤。
博山炉畔,长斋绣佛,细祷昏黄。
世世生生,文鸳锦水莫相忘。
写方笺、琉璃砚匣,传密约、蛱蝶花囊。
恨无端,千回万转,羞见萧郎。
柳堤一带疏烟,轻云润压漫天絮。
清阴不断,横遮湖水,远笼高树。
莫近城闉,喧声难谢,急移幽渚。
看青萍风发,碧油波涨,轻舟稳,无惊惧。
白浪岂能阻,泛春泉、满倾杯斝。
啸呼烟雨,我身欲仿,雪衰披鹭。
懒学英雄,论兵扪虱,遇雷失著。
拟赠人长剑,焚予枯管,作渔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