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阔云难敛,高楼忽晚晴。
地卑虽带润,天近自增明。
蚊动初成势,鸦翻过宿声。
墙根有孤树,清坐见凉生。
雨阔云难敛,高楼忽晚晴。
地卑虽带润,天近自增明。
蚊动初成势,鸦翻过宿声。
墙根有孤树,清坐见凉生。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雨阔云难敛”,开篇即以“雨阔”形容雨势之大,而“云难敛”则暗示了云层厚重,难以散去,营造出一种阴沉压抑的氛围。然而,随着“高楼忽晚晴”的转折,诗境突然明亮起来,仿佛是乌云后的第一缕阳光,给人以希望与期待。
接着,“地卑虽带润,天近自增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地面湿润、天空更加明亮的景象。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地面的湿润与天空的明亮相对比,既表现了雨后环境的变化,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蚊动初成势,鸦翻过宿声”则通过蚊虫的活动和乌鸦的叫声,展现了雨后夜晚的宁静与生机。蚊虫的活跃预示着夏夜的来临,而乌鸦的叫声则增添了几分苍凉与深邃,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夏夜图景。
最后,“墙根有孤树,清坐见凉生”以一棵孤独的树作为收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雨阔”,也象征着在自然的洗礼之后,生命依然坚韧不屈。坐在树下的人,感受到的是清凉与宁静,这不仅是身体上的凉爽,更是心灵上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晚晴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宁静与自我安放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