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贤常夺鬲,彼圣犹伐树。
物情喜崎倾,直道每龃龉。
况兹浑浑川,翻覆不可据。
风波一生忧,忠信多逢怒。
阴虹架层云,雨气生寒冱。
操舟虽云神,失势嗟已屡。
早师漆园学,一悟南华趣。
理会定无闷,神全谅何惧。
吾道乘桴浮,斯文以筏喻。
仰止金玉章,涣然谢烦虑。
昔贤常夺鬲,彼圣犹伐树。
物情喜崎倾,直道每龃龉。
况兹浑浑川,翻覆不可据。
风波一生忧,忠信多逢怒。
阴虹架层云,雨气生寒冱。
操舟虽云神,失势嗟已屡。
早师漆园学,一悟南华趣。
理会定无闷,神全谅何惧。
吾道乘桴浮,斯文以筏喻。
仰止金玉章,涣然谢烦虑。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贤与圣人的行为,揭示了物情喜崎岖而直道多遇阻的社会现象。诗人感叹世事难测,风波迭起,忠信之人往往遭受不公对待。他以阴虹、雨气比喻社会的复杂与冷酷,操舟者即使技艺高超,也难免遭遇挫折。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庄子思想的向往,认为理解并领悟其精髓可以消除内心的烦闷,保持心灵的平静与坚定。他将自己的人生比作乘桴浮于江海,以斯文为筏,寻求精神的寄托与指引。最后,诗人引用金玉般的篇章,表达出豁达与释然的态度,仿佛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与个人精神追求的探索,展现了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情感世界。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