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覆为山篑,工侔架海形。
神鞭阴助险,佛髻巧分青。
栋老栖烟湿,禽翻避咒灵。
会须依定观,一一访岩扃。
谁覆为山篑,工侔架海形。
神鞭阴助险,佛髻巧分青。
栋老栖烟湿,禽翻避咒灵。
会须依定观,一一访岩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的佛教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的画面。开篇“谁覆为山篑,工侔架海形”两句,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座建筑之巨大和精巧的赞叹,似乎是天神或超凡力量所构建,而非人力所能及。山与海都是自然界中不可小觑的存在,这里被用来形容寺院的规模与地势,显示出诗人对这座寺院宏伟景象的震撼。
接着,“神鞭阴助险,佛髻巧分青”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建筑的精妙之处。神鞭指的是传说中神仙用以驾驭祥云的法宝,这里借指寺院的尖顶或其他结构,隐喻其超凡脱俗。而“佛髻巧分青”则可能是对寺内佛像头上的装饰或者建筑上精美的雕刻进行描绘,其中“青”字可能暗示着绿瓦金装的辉煌与古老。
“栋老栖烟湿,禽翻避咒灵”两句转向了寺院中的一些细节描述。诗人通过对屋梁(栋老)积聚的岁月沧桑,以及鸟儿在这里栖息、飞翔的场景,传达出一份宁静与神秘。
最后,“会须依定观,一一访岩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寺院不仅是外在宏伟,更有内在精神世界的探寻和期待。在这里,“会须”强调了一种必需性或等待,通过“依定观”表明对内心修行之地的向往。而“一一访岩扃”则指诗人希望逐一探索寺院中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隐秘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宏伟建筑、精妙细节以及内在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宋庠作为诗人的深邃想象力和艺术造诣。
伏牛真怪事,馀胜几人谙。
日彩沉青壁,烟容静碧潭。
泛心何虑冷,漱齿讵忘甘。
幸挈壶中物,期君正兴酣。
四回山一面,台殿已嵯峨。
中路见山远,上方行石多。
天晴花气漫,地煖鸟音和。
徒漱葛仙井,此生其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