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看复下看,长吟时短吟。
人宁常适意,世或尽知音。
灵运穿高屐,渊明理素琴。
海隅风渺渺,山窟雪森森。
高看复下看,长吟时短吟。
人宁常适意,世或尽知音。
灵运穿高屐,渊明理素琴。
海隅风渺渺,山窟雪森森。
这首诗《短吟》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外界自然景象的感悟。
首句“高看复下看”,以动作描写开始,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站在某个高处,先是仰视,后是俯瞰的动态过程,暗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接着,“长吟时短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抒情状态,既有长时间的深沉吟咏,也有短暂的轻声低吟,表现了诗人情感的丰富与复杂。
“人宁常适意,世或尽知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常态与社会理解之间矛盾的思考。在诗人看来,人们难以始终满足于内心的愉悦,而社会往往无法完全理解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
“灵运穿高屐,渊明理素琴。”这两句引用了古代两位著名文人的典故,王羲之的“灵运”和陶渊明的“渊明”。前者象征着追求高远境界的行动,后者则是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生活的代表。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相联系,既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无奈与反思。
“海隅风渺渺,山窟雪森森。”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海角的微风轻拂,山洞中积雪覆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意境。这样的景致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背景,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深邃。
整体而言,《短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其内心世界的细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