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高人去,仙台古迹存。
风沙吹不断,天地与同昏。
野水添新绿,空烟集暮村。
故园桑柘里,怅望欲销魂。
渤海高人去,仙台古迹存。
风沙吹不断,天地与同昏。
野水添新绿,空烟集暮村。
故园桑柘里,怅望欲销魂。
这首明代诗人金銮的《登沧州城》描绘了沧海之滨的壮丽景色和怀旧之情。首联“渤海高人去,仙台古迹存”以历史人物和遗迹为背景,暗示了沧海的悠久历史和曾经的仙人踪影。接着,“风沙吹不断,天地与同昏”展现了沧海的辽阔与苍茫,即使风沙肆虐,也未能掩盖其雄浑气象。
“野水添新绿,空烟集暮村”两句转向眼前景象,描绘了野外水面在春天增添生机,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升起的乡村画面,富有诗意。最后,“故园桑柘里,怅望欲销魂”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桑柘之地的深深怀念,以及由此引发的黯然神伤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沧海、风沙、乡村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沧海桑田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毬猎夜拥掷。
呼卢百万终不惜,报雠千里如咫尺。
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
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
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
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
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
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
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
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
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
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
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
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