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先铭墓,渊明自祭文。
两贤真造理,百世又逢君。
把钓溪沈月,著书山锁云。
谁能上遗藁,堪辟木天云。
杜牧先铭墓,渊明自祭文。
两贤真造理,百世又逢君。
把钓溪沈月,著书山锁云。
谁能上遗藁,堪辟木天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姚勉所作的《代挽宁西云》,以杜牧和陶渊明两位古代贤人的形象为引,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与敬仰。诗中提到杜牧先铭墓和渊明自祭文,暗示了对逝者高尚品格的追思,认为他们在人生哲理上有深刻造诣,这种精神在百年之后再次得以遇见。接着,诗人描绘了宁静的溪边垂钓和山中著书的画面,象征逝者生前的恬淡生活和学问追求。最后两句,诗人感慨谁能再有如逝者这般的人物,留下遗稿,其才情足以媲美开辟新天地的木天星云。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深情缅怀和赞美逝者德行与才华的挽歌。
吴中白纻白如霜,春风入衣兰麝香。
二月城南桑叶绿,新蚕初出微于粟。
采桑日晏携筐归,夜半悬灯待蚕熟。
缫成素丝经上机,两日一匹犹苦迟。
织成裁衣与郎著,妾宁辛苦教郎乐。
家中贫富谁得知,郎无衣著他人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