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轩万里坐高秋,把酒漳河正北流。
自爱青山供使者,谁堪华发滞邢州。
浮云不尽萧条色,落日遥临睥睨愁。
上国风尘还倚剑,中原我辈更登楼。
开轩万里坐高秋,把酒漳河正北流。
自爱青山供使者,谁堪华发滞邢州。
浮云不尽萧条色,落日遥临睥睨愁。
上国风尘还倚剑,中原我辈更登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郡楼上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首联“开轩万里坐高秋,把酒漳河正北流”,开篇即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豪迈的气概。诗人置身于辽阔的秋季之中,面对着北流的漳河,以酒助兴,营造出一种壮志凌云的氛围。
颔联“自爱青山供使者,谁堪华发滞邢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青山如画,仿佛在为使者提供美景,而诗人自己却因年华老去,不得不滞留邢州,透露出一种无奈和伤感。
颈联“浮云不尽萧条色,落日遥临睥睨愁”,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象。浮云飘渺,带有一种萧瑟之感,落日低垂,似乎也承载着诗人的愁绪。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尾联“上国风尘还倚剑,中原我辈更登楼”,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于自身责任的思考。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诗人不仅倚剑以待,准备随时为国效力,同时也鼓励同辈之人一同登高望远,共同承担起振兴国家的重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国家和自我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和时代气息。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我辰建辛酉,肃皇岁庚戌。
初生手有文,清羸故多疾。
自脱尊慈腹,展转太母膝。
剪角书上口,过目了可帙。
家君有明教,太父能阴骘。
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
弱冠精华开,上路风云出。
留名佳丽城,希心游侠窟。
历落在世事,慷慨趋王术。
神州虽大局,数着亦可毕。
了此足高谢,别有烟霞质。
何悟星岁迟,去此春华疾。
陪畿非要津,奉常稍中秩。
几时六百石,吾生三十七。
壮心若流水,幽意似秋日。
兴至期上书,媒劳中阁笔。
常恐古人先,乃与今人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