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全文
唐 / 于休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飞名紫府内,抗手白云乡。

道与松乔匹,荣辞园绮行。

夫君既鹤驾,幼子复霓裳。

少别留宸藻,东南归路光。

(0)
注释
飞名:名声远扬。
紫府:指仙人居住的地方,常用来形容仙境。
抗手:携手,一起游历。
白云乡:比喻高洁脱俗之地。
道:道德、修行。
松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代指高洁的仙人。
荣辞:超脱、辞别荣耀。
园绮: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和扬雄的字,这里比喻世俗的功名。
夫君:这里指已经去世的人,有尊敬之意。
鹤驾:乘鹤升天,比喻成仙。
幼子:年幼的儿子。
霓裳:神仙或道士的衣服,此处象征仙衣。
少别:短暂的离别。
宸藻:帝王或才德出众者所作的诗文,这里指遗留的佳作。
东南归路光:指其归隐或仙逝的方向光明辉煌。
翻译
名声在仙界飞扬,携手遨游白云之乡。
道德比肩仙人松乔,荣耀超越尘世的繁华。
先生如乘鹤升仙,幼儿也着霓裳随往。
短暂离别留下珍贵的诗文,照亮他东归的道路辉煌。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辞别友人,回到东南家乡的场景。首句“飞名紫府内”表现了官员的地位和声望,“紫府”指帝王所居之地,这里代指朝廷或京城;“抗手白云乡”则是官员辞别时对朋友所在之地的美好祝愿,意为手托白云,心向那片美丽的土地。

接着,“道与松乔匹”、“荣辞园绮行”两句,通过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官员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他们的交情如同松树和乔木一样坚固,同时也反映出官员在辞职时获得的荣誉和赞扬。

“夫君既鹤驾”、“幼子复霓裳”两句,通过鹤驾和霓裳这两个意象,描绘了官员离去后的孤独与凄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鹤驾指的是古代贵族或高官的车驾,这里用来比喻官员已经升迁,而幼子复霓裳则是说家中年幼的孩子又穿上了厚重的棉衣,暗示了秋冬季节的到来,也反映出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对亲人的思念。

最后,“少别留宸藻”、“东南归路光”两句表达了官员对朋友短暂离别后的留恋,以及对东南故乡回归之路的向往。宸藻是古代宫中所种植的香草,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这里代表着友情;“东南归路光”则直接表达了官员心中的归属感和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长,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一位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况味。

作者介绍

于休烈
朝代:唐   籍贯:京兆高陵   生辰:592—772

(592—772)京兆高陵人。于志宁曾孙。玄宗开元初,登进士第。善文章。历迁秘书省正字、集贤殿学士、比部郎中,出为中部郡太守。肃宗时,累擢太常少卿兼修国史。时史籍燔缺,休烈请州县有得者,许上送官,一书进官一资,一篇绢十匹,又自献《五代论》,帝嘉之。累进工部尚书。虽历清要,不治产。年老,笃意经籍,嗜学不厌。卒谥元。有集。
猜你喜欢

蓦山溪·水中沤起

水中沤起,来往相随走。
旋旋被风吹,便生灭、暂无还有。
忽亡忽聚,*速没人知,如浮世,不坚牢,名利难长久。
诸公早悟,休要迷花酒。
养聚气和神,更认取、三光灵秀。
朝昏调摄,保护结金丹,添真莹,放明光,永得逍遥寿。

(0)

蓦山溪·修仙慕道

修仙慕道,为甚都担阁。
妄想太虚高,皆由骋、外缘欢乐。
内中珍宝,未晓是无为,只夸强,又夸能,夸里还销铄。
非知下手,怎会重安脚。
每谩度饥寒,争似把、阴阳做作。
白纯红赫,光艳灿然殊,一方圆,十方明,方现真丹药。

(0)

蓦山溪·人人不省

人人不省,日日光阴急。
*路是轮回,前途事、暗中似漆。
观公风貌,俊格最青春,多清净,少贪求,善事休交失。
虚情娇态恰似便蜜。
晓夜采花忙,合和成、谁人啖汁。
若还悟此,目下便回头,蓬莱路,彩云端,

(0)

蓦山溪·公寻做作

公寻做作,认取乌兔。
上下要冲和,更左右、交加龙虎。
搬传大药,须是入红炉,成锻炼,变银霜,一朵金花聚。
清香远远,透过昆仑去。
袅袅上青霄,结雯光、辉辉堪睹。
玉堂里面,参从大罗仙。
自怡喜,得长春,正处逍遥路。

(0)

蓦山溪·凡躯四假

凡躯四假,正堪论讨。
有限是因缘,却何不、修行早早。
尘劳不染,则显一家风,没牵萦,无素绊,於已除烦恼。
稍能悟晓。
财色难相找。
养就本元神,这真理、真灵倚靠。
昆仑山上,一点处逍遥,对红霞,成自在,鹤引携芝草。

(0)

踏莎行 咏*

铁*神灵,我心有则。
随身应手开端的。
种成大药称伊功,载生善果凭君力。
*倒恩山,打摧爱狱。
是非烦恼频频*。
锐然敲碎**顽,便令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