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蔡殷遗臣,忘亲以徇国。
武庚志中兴,忠孝皆可则。
天命已去殷,报雠终勿恤。
如何微与箕,弗往为羽翼。
凄酸麦秀歌,迷民泪沾臆。
故都遂丘墟,徬徨亦何极。
管蔡殷遗臣,忘亲以徇国。
武庚志中兴,忠孝皆可则。
天命已去殷,报雠终勿恤。
如何微与箕,弗往为羽翼。
凄酸麦秀歌,迷民泪沾臆。
故都遂丘墟,徬徨亦何极。
这首诗《咏古(其四)》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与孝道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管蔡殷遗臣,忘亲以徇国”,开篇即点出殷商末年的管叔、蔡叔等遗臣,他们为了国家利益而放弃了对亲人的照顾,展现了忠诚于国家的高尚品质。接着,“武庚志中兴,忠孝皆可则”进一步阐述了武庚虽有中兴之心,但忠孝并重的道德准则同样值得效仿。
“天命已去殷,报雠终勿恤”一句,揭示了历史的规律,即当王朝的天命已去,即使有人想要复仇,也应以大局为重,不应过于执着于个人恩怨。接下来,“如何微与箕,弗往为羽翼”通过比喻,指出在关键时刻,应当团结一致,共同助力国家或事业的发展,而不是相互拆台。
“凄酸麦秀歌,迷民泪沾臆”描绘了一幅哀伤的画面,麦秀之歌本是古代哀悼亡国的歌曲,此处用来形容百姓因国家衰败而流露出的悲伤之情,泪水打湿了心胸。最后,“故都遂丘墟,徬徨亦何极”总结了主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昔日繁华的都城如今已成废墟,人们在彷徨中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叙述,探讨了忠诚、孝道、历史规律、团结合作以及面对历史变迁时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
我已江南游倦,不堪听管弦。
又画阁、软舞娇歌,兰陵酒、浅泛金船。
白头梨园子弟,初相见、记在天宝前。
自翠华、迤逦西巡,霓裳曲、往往传世间。
红烛影摇翠钿。歌楼听雨,消磨几许华年。
祇有何戡。数朝士、到贞元。
秦筝十三金雁,莫再唱、念家山。销魂黯然。
怜他柳梢月,花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