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风何处起,散作断肠声。
乘彼白云去,湖西问死生。
四海方悬仰,一峰何可倾。
平生不下泪,今日尽沾缨。
悲风何处起,散作断肠声。
乘彼白云去,湖西问死生。
四海方悬仰,一峰何可倾。
平生不下泪,今日尽沾缨。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而哀伤的情感氛围。"悲风何处起,散作断肠声",诗人以悲凉的风声起笔,暗示了某种内心的痛苦或对生死的感慨,这风仿佛带着无尽的哀愁,直击人心,令人肝肠寸断。接下来,"乘彼白云去,湖西问死生",诗人想象自己乘风飘向湖西,寻求关于生死的答案,流露出对未知命运的探索和对生死界限的思索。
"四海方悬仰,一峰何可倾",这里的"四海"象征着世间万物和广大民众,"一峰"则可能暗指诗人自己或某个崇高的精神象征。诗人表达了在面对世间纷扰和人生无常时,个人的力量显得如此微小,无法左右或改变什么。
最后两句"平生不下泪,今日尽沾缨",诗人以往坚韧不哭的形象在此刻崩溃,泪水如决堤般涌出,表达了极度的情绪波动和内心的痛苦。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展现了陈献章在面对生死问题时的复杂心境。
休洗红,红颜薄命恨难穷。
蛾眉倾国谁家女,十五纤腰媒未通。
金屋盈盈娇白日,锦窗的的玩春风。
戎马一朝生冀北,黄巾万骑满山东。
金缯贱弃如泥土,绝色争擒献镝锋。
火烧野田飞墅鸭,云映东方生螮蝀。
飘零自分身如叶,憔悴谁甘首似蓬。
当时不识门前路,今日能弯马上弓。
妇女何能坚节操,丈夫本自不英雄。
夜光阑,纱窗晓,啼鸟正当户。
春梦岑岑,遍绕天涯去。
恨来还自寻思,五更风雨,应不到、东君去处。
东君处。如有这个风光,应思我难度。
况又东风,早晚萦飞絮。
看看太半韶华,匆匆过了,是谁把、青春孤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