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巘及依崖,轩窗次第开。
等为方外客,于此更清怀。
架巘及依崖,轩窗次第开。
等为方外客,于此更清怀。
这首诗描绘了开化寺的环境与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首句“架巘及依崖”,描绘了寺庙建筑依山傍崖而建的景象,山峦与寺庙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轩窗次第开”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寺庙内轩窗排列有序,光线与空气自由流通的情景,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和谐。
“等为方外客,于此更清怀。”这两句则表达了寺庙作为一方净土的意义,无论是僧侣还是来访者,都能在此找到心灵的慰藉与清净。这里的“方外客”不仅指寺庙的住持和修行者,也包括了所有寻求精神寄托和内心平静的访客。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到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开化寺及其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它不仅赞美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日月逝不处,奄忽几华颠。
华颠亦奚为,所希在寡愆。
韦编绝《周易》,锦囊韬虞弦。
饥餐玉台霞,渴饮沧溟渊。
所以慰我情,无非畹与田。
提携众雏上,啼笑高堂前。
此事如不乐,它尚何乐焉。
东园集茅本,西岭烧松烟。
疾书澄心胸,散满天地间。
聊以悦俄顷,焉知身后年。
金华山云如纸薄,澄江赤日烁欲涸。
田家生怕牛饿死,满田焦禾任牛嚼。
禾尽牛肥尚可为,县吏催租出牛缚。
缚牛到市多卖钱,了租背上无腷膊。
新传县官昨夜到,坐席未煖行出郭。
西郊蓦地阴云生,狂雷一下颠快阁。
雷声转大人转惊,两耳何曾闻雨落。
雷收云散天一色,只见高田有鱼跃。
疾忙牵牛趁夜归,觅石跟蹡磨钱镈。
君不见县官骑马入县门,犹向山头望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