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初罢讲,海上忆闲行。
触雪麻衣静,登山竹锡轻。
天寒岳寺出,日晚岛泉清。
坐与幽期遇,何人识此情。
五城初罢讲,海上忆闲行。
触雪麻衣静,登山竹锡轻。
天寒岳寺出,日晚岛泉清。
坐与幽期遇,何人识此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前往台岳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禅宗静谧生活的情感寄托。其中,“五城初罢讲”表明了一个时间节点,即五个城市的佛法讲座刚刚结束,而“海上忆闲行”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自由漫步于海边时光的怀念。
"触雪麻衣静,登山竹锡轻"这两句通过触感和听觉的细节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清冷的自然环境中。雪花轻触僧侣的衣服,产生了“麻”意的感觉,而“竹锡轻”则传达了一种踏在积雪上的脚步声响。
"天寒岳寺出,日晚岛泉清"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天气的寒冷与山中的寺庙相结合,以及傍晚时分岛上泉水的清冽,都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坐与幽期遇,何人识此情"这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的探讨。诗人在静谧中与某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幽期”相遇,这里面的“幽期”可能是指一种精神上的契合或是对未来某种寂寞预感。最后一句“何人识此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独特情感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僧侣内心世界的探讨,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禅意境界。
张侯写梅悬素壁,梅下横铺八尺席。
瑶台雪罨黄琉璃,清气逼人禁不得。
而我偃卧于其间,深院日长轰鼻息。
梦魂恍恍江南游,白云茫茫四无极。
蹇驴独跨蹄蹴冰,长笛横吹声裂石。
素鸾舞月夜昏黄,老鹤叫霜天惨黑。
豪气直压孤山翁,不知身是红尘客。
觉来瞪目看梅花,苦忆江南心恻恻。
自从书剑赋长游,玉窗梅花几狼籍。
是时梅实金丸光,玉纤捧碗调冰浆。
纵吸此花霜雪意,洗我五色文字肠。
微名缚我何时了,见梅空忆江南好。
不如两翼搏天风,九点峰前一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