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光通竹屋,霜色上幽襟。
与尔相怜晚,临风顾影深。
疏慵能寿世,静澹乃知心。
莫恨馀衰草,纵横岂易侵。
篱光通竹屋,霜色上幽襟。
与尔相怜晚,临风顾影深。
疏慵能寿世,静澹乃知心。
莫恨馀衰草,纵横岂易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菊花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首句“篱光通竹屋,霜色上幽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清晨的景象,篱笆的光影穿透竹屋,霜色轻轻覆盖在诗人心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接下来,“与尔相怜晚,临风顾影深”则表达了诗人与菊花之间的共鸣,仿佛在晚风中相互凝视,彼此理解与欣赏。
“疏慵能寿世,静澹乃知心”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他以“疏慵”自居,认为这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能够使世界更加和谐长寿,而内心的平静与淡然才是真正的自我认知。最后,“莫恨馀衰草,纵横岂易侵”则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暗示即使面对生命的衰败,也不必过于忧愁,因为那些看似难以穿透的生命力,其实依然顽强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色和诗人对菊花的情感寄托,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颂扬。